第5页
jimmy198360 (Not to be too busy to think.)
读过 什么是好生活
- 页码:第5页
引言书摘 “不妨承认事实吧:出于某些无法逃避的原因,现代世界经常激发人们的白日梦。光鲜夺目的明星和闪亮饰品扑面而来,强权面前卑躬屈节的文化氛围,以及对金钱毫无节制的崇拜,都容易致使白日梦成为一种生活模式。不进则出,不上即下,成王败寇,要么十全十美要么粉身碎骨……现如今每一件事情都要求我们成功——为了成功而成功——在所有可以想见的领域里做一个完美典型。体育、艺术、科学、政治、商业、爱情——无所不包,而没有价值的高低贵贱之分。” “然而,事实却依旧如此:社会“成功”的幻影、围绕自我奋斗成功之人的神话和权力的假象所产生的狂想如此之强烈,它们几乎无所不在,以至遮住了我们的视线。在盛请我们自由行动和自我实现的名义下,我们的白日梦和当今世界的绩效崇拜对其寄予厚望、并为之付出如此沉重代价的“成功”理想,难道不是正在迅速形成一种新型暴政?!” “另一方面,技术世界则是一个出于工具理由彻底放弃决定目的之“目标”的世界,其特点是只关心生产、效率和成绩。说的更准确些,它唯一的目标(如果还能称其为目标的话)就是手段本身的强化。例如,一个以竞争原则为基础的全球化自由经济体系,从不容许人们停下来思考生产力不断扩大的最终结果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须——不论发生什么,也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为了发展而发展,要么前进要么毁灭,没有人能确实告诉我们发展本身——也就是工具力量的增强——是否能像过去那样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福址和自由。今天的生态学者对此深表怀疑。18世纪的浪漫派们也有其自己的疑虑。” “在全球竞争的经济形势下,发展就如同一种需求:一个未能与他者抗衡以求不断发展的企业,必定会很快销声匿迹。换而言之,与陀螺一样,进化也未必能称其为发展,原因既简单又合理:当进化被剥离了目的性(虽然说不上被切除了大脑),就没有了对它进行评估的外部标准。从此以后它只取决于“动力因”(efficient cause),而非“目的因”(final cause)了。就这样,人们开始觉得自己在世界的进程中被遗忘了。事实上,我们的政治代表、经济领袖乃至科学家们也都被遗忘了。同样,这又致使人们在思索全球化的景象时免不了产生一种被剥夺的感觉。全球化似乎背离了民主制最基本的承诺:推翻(大革命以前的)旧制度下的社会以后,我们最终能够在决定自己命运和创造自己历史的过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不难想见,技术远景助长(甚至强制形成)了某种不折不扣的表现崇拜,为了竞争逻辑的唯一性而将古老的意义逻辑摔得粉碎。这些由机械学所引起的、越来越不受民族国家控制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历史进程,无疑正在加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从中看不到任何目的。在这一愿景下,“活着”、“生存”和“成功”变成了最大的同义词:不论“好生活”在过去意味着什么,如今它都必须让位于“成功的生活”——抑或失败的生活。由此,除了彻底的失败——究其实质不过是没能适应广义上的转动——以外,生命体面临的主要威胁就是(抛开生命结束这一事实不说)自己的微不足道、平庸,以及倦怠。嫉妒现象的指数式增长便是一个最明显不过的标志。 ”
jimmy198360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页
-
第一章
"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André Comte-Sponville)力图重建那一古老的传统,将哲学定义为...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