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 页码:第20页
在伊斯兰教建筑中,完全没有雕刻而成的,这与印度建筑大异其趣。这些建筑物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们周围环绕着庭院,依规律地重复而变化出来的几何图形所规划而成。五颜六色的广阔空地与沙面信道以棕榈树区隔,在它们之间,大型的长方形水池依照当时的时刻与光线的变化,而映照出静止的建筑物与飘过天际的云朵的不同风貌。光影与时间永不厌倦地游戏,不断翻新,也永远不变。水有神奇的双重功能:反映世界,以及将之粉碎。我们看见,然后又看不见;留下来的只有镜花水月般的短暂影像。这些陵寝毫无恐怖之处:它们让人有天地悠悠之感,也使心灵得到宁静。它们简单与和谐的形状可以满足精神最深沉的需求:对秩序的渴望,对均衡的喜爱。同时它们也激发了我们的幻想。这些亭园楼阁使我们忍不住想要梦想及飞行。它们是魔毯。 我永远忘不了有天下午,我无意间漫步至一座小清真寺中。寺里空无一人。墙壁是大理石打造,壁上刻有《古兰经》的经文。上方是平静祥和的蓝天,只有偶尔一群绿鹦鹉飞越,才会打破这股静谧。我待了几个小时,什么都没想。一段极乐至福的时光,当夜幕低垂,蝙蝠成群结队在天空盘旋,才让这股至高无上的幸福告一段落。它们不用开口,便已告诉我该回到现实世界了。蓝色的长方形水池内,一片万里无云的苍穹中显现天地悠悠的景象。几年后,我在阿富汗的赫拉特(Herat)也有相同的体验:不是在清真寺中,而是在一座已颓圮的伊斯兰教寺院尖塔的阳台上。我在此复述最后几句,因为,它们或许更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我目前对这种体验的回忆: 我没有见到无形象的景象, 我没有看到形貌回旋直到它们消失 在纹风不动的澄澈中, 本体没有苏菲派教徒的本质。 我没有啜饮丰足的虚无【……】 我看到一片蓝天及所有的蓝, 由白至绿, 白杨树的扇状叶, 以及一棵松树上,不像鸟而更像空气 一只黑白相间的八哥鸟。 我看到世界停靠在自己身上。 我看到那种外观。 我将那半小时称为: “有限的完美”。 <图片1> 引自第20页
5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