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
- 章节名: 樛木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一、词句扫尘: 樛(鸠)木:树的树枝弯曲。 葛藟(磊)纍(系)之:葛藟,野葡萄之类蔓生植物。纍,本义为绳索,这里作动词,攀缘。 乐只君子:乐,使君子乐。只,语助词。 福履绥之:福履,福禄。绥,本义为车中绳索,这里解作安定。 荒:掩盖。 将:扶助。 萦:缠绕。 成:成就。 读诗偶得: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单。在《诗经》中应该属于前期作品。这类作品很多,后面我们还会遇见不少。本诗主要有两组意象。 一是葛藟缠绕樛木。今天看来,我们似乎会觉得这是不好的意象,因为藤蔓植物会把树木的养分夺走,导致树木枯萎。但那是《诗经》时代,先民们没有这样想。他们觉得葛藟和樛木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算葛藟把樛木淹没了,那也总是一片葳蕤的气象,生机勃勃。 一是君子和福禄。君子可以看做樛木,福禄就像葛藟一般,紧紧缠住君子,这当然是对君子的祝福。但是有一个前提,并不是所有的树木葛藟都能缠绕,只有树枝弯曲的树木才行,这就暗示着并非所有的君子都能取得福禄,只有那些动心于福禄的才行——更进一步,如果引申为只有行为颇有不端的君子才能获得福禄!这就颇有微词了。引申需要特别的谨慎,这里对诗句的引申是出于我的人心不古,在先民那里,大概不会这样解读。 取得福禄来做什么?今天也许不少人会觉得取得福禄本身就是目的。在本诗中,诗人还说,福履绥之,福履将之,福履成之,这个之自然指代君子。原来取得福禄并不是君子的快乐所在,而是要拿这福禄来安定内心、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事业是不是一定就指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其不把福禄当做目的,而仅仅作为手段,就已经比今人高出许多。 细品福履绥之,福履将之,福履成之三句,安定内心颇有修身之意,帮助成就一番事业颇有治理家国之意,这样比对或许不免拘泥,但似乎的确说明了这位君子的快乐所在,跟儒家的家国思想相去不远。 《诗经》是经过孔子整理的,这首诗中的思想,很难说没有受到孔子的影响。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