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章节名:第一章
大清和俄国之间的尼布楚条约是否是中国首次承认有个他者的外国呢?宋辽以及宋金之间应该也是平等的国家关系。同时,假如在尼布楚签订时,清俄之间为平等国家关系,那么乾隆以后为何就不能认可这种祖制呢?承认其他的西洋国家也是平等的国家呢?抑或连俄也否认了呢?尼布楚条约中是否有否认天朝特殊地位的意识呢? 列强对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瓜分之争斗,或许就埋下了一战的种子。中国的土耳其的不同是否是因为中国部处于列强争斗的核心地带?同时中国的民族问题很小,出了满汉矛盾以外。土耳其出了民族问题,还有宗教问题,内部问题丛丛,已不能自保,各地独立分离,加深了列强的插手。列强对于土耳其的瓜分,除了在中东地区,是英法在直接领土瓜分,在巴尔干地区,是以民族自主独立的方式来反映列强利益的。是不是也说明,在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列强之间总体上还是愿意以一种彼此都有利可图的方式来妥协瓜分的。 合纵连横是个策略,问题是要自己掌握主动权,同时有清晰的分析和长期的利益战略。不能临时找盟友,特别是事到临头才想起各个分化的策略来。 很多时候,国家问题就是这样被几个大国左右主导的。什么事公理、民主、平等?有的只是利益。所谓门户开放,只是对于特殊利益的彼此尊重和认可以及联合垄断。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大清中央政权日益不堪,指挥不了地方。此时,中央发力要约束地方,要重新开始集权,地方必然要反弹。在此之中有掺杂了立宪、革命、改良等政治观点之争,中央之权威日益减弱。 经过了甲午以后,空虚的大清激起了列强的灌粉兴趣,义和团以后,也出现这样的危机。但都以列强之间的彼此妥协而得以保全大清的相对完整。那么中国没有被瓜分是出于历史的必然,中国人们的顽强,还仅仅是因为列强不能合理瓜分的一种偶然呢?假如像北美、拉美那样,仅仅只是两个,那么是否就已经完成了对于中国的瓜分呢?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