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 页码:第159页
1、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1999年起办,主打歌《大地飞歌》,突出特点:民族性、国际性、现代性。 2、鬼节溯源。
传说宋朝末年,广西壮家人正准备过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不料元军大举进军岭南,为避战乱,广西的百姓就提前一天过节,并沿袭至今。 引自第159页 3、感谢农具:谷磨、石磨、踏舂、风柜、舀水机、淘金机、织布机、搓炮机。 4、三月三歌圩,五色糯米饭。 5、铜鼓到底是不是壮族特有的乐器,怎么瑶族也有?瑶族的达努节,用铜鼓欢庆。困惑啊。。 6、南宁人:什么都爱吃。
十多年前,贾平凹先生来到南宁,逛了夜市之后写了一篇散文,并赐予《广西文学》。记得贾先生写有一句有关南宁的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下走的除了草鞋不吃,什么都吃……此话虽有点夸张,但在广西,南宁这个地方的人就是讲求口福,只要是合法的,什么都想吃,而且变着花样吃。 绿豆,系广西特有的农产品。皮为绿色,肉为黄色,圆状,粒如火柴头大小。食之有降温怯火之功效。一般做法是,先将绿豆碾碎,或去皮,然后加水煮烂。当中放黄糖,味淡甜即可。若有山黄皮则可放小半匙,使汤水甜中带点酸味。而陈皮是万万不能少的,放一小片,甘而香。 引自第159页 中山街,耀记绿豆粥。 传统小吃,粉角,是用大米磨成粉后,和一些熟粉揉一起赶皮包馅而蒸成的。(南宁老人温松生先生《邕城往事》有记载) 棕子,每逢过春节,壮家一般是要包粽子的。
男人喜欢刺激,就连吃东西也爱寻找刺激。比如吃鱼生。把鱼杀了,放血,剔肉,剥皮,然后切成片,生吃。 老友粉是从老友面派生出来的,而老友面的出现纯属偶然。据说,当年邕州有一周记茶馆,有几位老翁常年爱在茶馆聚一起,喝茶聊天。忽有一日,其中一位老翁突然没来,也不知何因。之后一问,才知道是患了感冒。周记老板便说,叫他来叫他来,我介绍他吃碗面,感冒便好。周记老板这种面试做法当然有别他类。周记老板这种面食做法当然有别他类。先放少许酸辣椒、酸笋、豆豉、蒜末、碎肉爆炒,然后放醋防水和面煮。吃起来酸、辣兼有,越吃越爽,胃口大开。而辣椒和酸笋有出汗解表去疲劳之功效,可缓解感冒病情。不知道这老友面的发明是否与这个故事有关,反正从那时起,老友面就开始问世了,到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广西人爱吃狗肉是出名的。据说,当年桂系军阀首领、广西提督陆荣廷就很爱吃狗肉。有一天,他接受了外国友人赠送的一条宠物狗。第二天见面,外国友人问这狗怎么样?陆荣廷连连说好吃好吃。外国友人知道这狗被宰了,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权贵竟是如此,百姓更无法免俗。 引自第159页 汗了,吃狗肉?!还好我不吃。。。
南宁民谚,“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酸野摊”。 引自第159页 7、在南宁说话。
南宁本地人多是讲白话。但目前在南宁,满街满巷的话音可谓南腔北调,白话绝不是最大的声音。而只要有了普通话,在南宁,你就是主人,就没有陌生感。在南宁说话是很方便的。但南宁的语言并非单一。 南宁的白话是广东人传进来的。 引自第159页 8、壮家敬酒的理由:
第一次见面,喝一杯;好事成双,喝一杯;三生有幸,喝一杯;四季平安,喝一杯;五五归一,喝一杯;八八发发,喝一杯;九九长安,喝一杯;十全十美,喝一杯…… 引自第159页 9、五象岭传说、邕剧、师公戏。
1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