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图画书(1)
- 章节名:什么是好的图画书(1)
辨别好的事物 用放大镜观看花草和昆虫时的那种新鲜和惊讶,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体会过。一旦有过这种惊奇的感觉,不论手边有什么东西,都忍不住想用放大镜去看一看。显微镜的趣味与放大镜相同,但是放大的倍数太大,对孩子来说,还是放大镜比较顺手好用,价格也比较合理。 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看图画书的感觉就像用放大镜—样。 带着好奇的幼儿到动物园或游乐场,他们到了那里就会东张西望,不知道该从哪里看起,从哪里玩起。就参观动物园而言,他们什么动物都想看,结果只是跟着大家一步步往前走。俗语说:“走马观花。”孩子上动物园的感觉,可能就是这样。 我每次到欧洲的大型美术馆参观时,也会想起这句话,然后一面苦笑,一面思考自己这次到底想要看什么东西,预先定好目标。不过,有时漫无目的地走走,也会意外地发现一些好作品,或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优秀画家。 从另一方面来说,好作品看得愈多,眼光就会愈敏锐。我自己的体验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不论美术、音乐或文学,多接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每当接触到新的作品时, “第六感”就会发挥作用,将它与过去接触的作品做比较,然后给予评价。不知不觉间,这种能力就会成为感觉的一部分,如同反射作用一样,自然地分辨出作品的好坏。 “好”东西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真实的东西、值得信赖的东西、让人立刻产生反应的东西、让人感动的东西、愈看愈能产生共鸣的东西、百看不厌的东西、有品位的东西、能开阔视野的东西等等。追根究底,这些东西都能触动“第六感”。这是人类除了五感之外,能够敏锐掌握事物本质的直觉反应。 我在十六七岁时,因为偶然的机会开始对石造艺术产生了兴趣。某个春假,我突然注意到父亲的书架上有十几册关于石造艺术的理论研究方面的书籍,于是一口气把它们全部看完。我本来就喜欢历史和古代艺术,这些书更进一步地引导我将目光锁定在石造艺术这个特殊领域上。之后,我也自己掏腰包购买专门的书籍,并尽可能到实地观赏。京都是个研究石造艺术的好地方,或许是地利之便,使我走入了这个领域。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现在我看到石造艺术品,立刻就能判别它的好坏,或是大略推知它的出品年代。 现在我对石造艺术的狂热程度已经大不如前,但是开车走访各地时,目光仍会敏感地停留在路旁的石佛、石塔、石碑、石灯笼上,有时在刹那间就可以感觉某一件作品很好,从而下车仔细观赏。这时,我觉得是那些作品在呼唤我,主动投入我的眼帘。 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在《名画鉴赏)一书的自序中,说了下面这段话: “我会先将画当做一个整体来欣赏,在确认主题之前,先去感受它的整体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是由画的基调和扩充性、形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来的。这种第一印象的冲击力是瞬间的,如果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着伟大的作品,即使坐在时速三十英里的巴士中,惊鸿一瞥,我也依然能够立即感受到它带给人的震撼力。” 接着,他继续针对第一印象,以及如何评估艺术作品,展开颇富趣味性与启示性的评论。看完之后,我深有同感。时速三十英里大约相当于五十公里,一件好作品即使在这种时速下也能被发现,这是作品本身综合力量的引爆,也是一种美。
un chat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
由前面这篇手记,我深切地体会到图画书与孩子的人格成长,甚至一生的发展,有多么密切的关系...
-
训练孩子关电视
现在的孩子,在他们出生之前,家中就已经有了电视;在还不懂事以前,他便生活在电视的声音之...
-
什么是好的图画书(1)
-
表现真实事物的图画书
美国心理学家怀特博士认为,婴儿在出生后的七个月之内,必须得到下面三项教育,而且这对孩子...
-
图画书的乐趣
想象力的幼苗 常听到年轻的母亲们抱怨: “我们小时候没有看过图画书,也没有像现在这鹏美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