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 页码:第106页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008年以来,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2000,总统穆加贝推行土地改革,宽松的货币政策。 “需求”:愿意持有并有能力持有的某种商品的数量。货币需求:经济主体愿意持有并有能力持有的货币的数量。 凯恩斯:货币需求取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与收入成正比)和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取决于恒久性收入、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债券收益率、股票收益率、通货膨胀率等。 货币供给: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最终货币供给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 央行实现货币供给控制的手段:1)买入或卖出证券,改变基础货币量;2)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改变贷款的成本;3)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银行的放贷能力。 政府财政赤字(加印钞票)和国际收支不平衡(顺差时,外汇供给增加,为维持汇率央行需以本币购买外币)会影响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商品和服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一般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来衡量。通货膨胀下,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通货膨胀下,马太效应显著。 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总需求过于旺盛大于总供给;生产成本突然提高(极有可能引发物价上涨而经济衰退,“滞涨”);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促进。 轻微的通货膨胀(3%)有利于拉到社会需求、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现象(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紧缩:物价疲软并持续下跌。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