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泛灵论
- 章节名: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泛灵论
涂尔干的逻辑思维相当严密,能够全面地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非常值得学习:一种宗教所崇拜的是自然现象,另一种崇拜精神存在。迄今为止,试图对宗教思想起源作出合理解释的理论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种。宗教史所引发的关键问题,就变成了究竟选择哪一种的问题,或者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是否会更加妥当的问题。若是真的结合起来,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两者分别占有什么样地位的问题。甚至对于那些不承认这两个假设、不认可其系统形式的学者而言,他们也并不拒绝以此为基础的某些前提。 他的思路很清楚:要想在这些泛灵论的信仰和仪轨中找到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就必须做好三件事:说明灵魂观念为何不需要汲取先前宗教的任何要素就可以形成;灵魂是怎样由膜拜对象转变为各种精灵的;既然精灵膜拜不是宗教的全部,那么自然膜拜是如何从中派生出来的? (1)围绕着从梦中得出的基本事实,各种作用于心灵的其他经验事实,诸如眩晕、中风、癫痫、狂迷等所有瞬间的无知无觉的状态等等,也会自然而然集结起来。各种观察都肯定了这样一种观念:人类在构造上具有双重性。 (2)灵魂本来仅仅是能够为人的身体提供活力的简单的生命本原,现在则根据自身所能产生的作用的重要程度,转为成为精灵、善或恶的鬼神。死亡带来了这种神圣化的过程,最早的仪式应该是葬礼。 (3)一些理论认为,泛灵论的扩展和原始人不能区别有无生命的东西这种思维有关,然而即使在动物那里,这种能力已经相当发达了。要想用幻觉来解释自然宗教这样非常普遍的事实,那么激发这种幻觉的原因也必须同样具有普遍性。还有人说自然崇拜来自于对“隐喻名字的字面理解”,竟然相信那些称作“老虎”或“狮子”的祖先真的变成老虎或狮子了,但集体记忆会澄清这种词义混淆的局面。 第二层次。灵魂不是简单而又直接的意识对象,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灵魂和身体在深层上相互统一、相互渗透。还有许多比梦境互体更为简单的假设,比如说对白天的回忆,比如可以去问那些同时代的人,梦中经验是否重叠。另外,为什么梦构成了问题的素材,引起了智力迟钝的原始人的注意,是令人诧异的。权威观念形成之后,往往被用来协调或澄清事实——而且往往显得比它的实际作用更富有洞察力——但最初这种观念却与这些事实无关。原始人可能会对他们的各种梦进行区分,但也仅仅把能够猛烈冲击其想象的梦归结为灵魂的游荡。只有在宗教演化相对来说比较进步的情况下,这些梦才有可能产生。 第三层次。灵魂为何在顷刻之间就变成了圣物?死亡除了能够使灵魂获得更大程度的活动自由外,并没有为其添加什么至关重要的东西。神圣凡俗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恐惧和庄严也不是一回事。祖先崇拜并不是在每个国家都很发达的,澳洲的丧葬仪式不构成膜拜,因为膜拜具有周期性重复出现的特征。有些部落定期举行仪式,但被祭祀的祖先已经由于超越凡人的功绩变成了某某神。因此,在低等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祖先膜拜其实是不存在的。 第四层次。解构了死者膜拜后,最后一个问题就没用了。但仍然可以检验一番。死亡崇拜至所以能够得到扩展,是因为人们总是本能地倾向于用活生生的和有思想的存在来表现所有事物。就像小孩子会痛骂把它碰得很疼得桌子,意象总是柔韧多变的,它可以在意愿的每个紧要情境面前服服帖帖地弯曲自己。就其本质而言,灵魂存在于身体之中,而精灵却可以在其赖以存在的物体之外消磨绝大部分时间。这个区别似乎并未表明,后一种观念是从前一种观念中导源而出的。在澳洲,只有动物和植物才是最早的神圣存在,这种心灵状态并没有感觉到动物、人类与神圣存在之间的差别。 第五层次。泛灵论还潜含着一个逻辑结果,而这也许是对泛灵论的最好反驳。照泛灵论的看法,宗教除了变成系统化和活生生的梦以外,毫无现实基础可言。那些自以为解决了起源问题的泛灵论理论家其实连问题都没触及到,究竟是什么使人类用宗教思想这种独有的方式来表现这些实在的呢?
王唯凝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研究主题:宗教社会学与知识理论
原始宗教是什么样的? 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能够在组织得最简单的社会中找到它;第二,不必...
-
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作者在本章中首先反驳了几种流行的看法: 看法一,超自然的特征。 反驳: (1)宗教和科学之...
-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泛灵论
-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2:自然崇拜
绝大多数泛灵论学者都是民族学家或人类学家,而下面要讲述的自然崇拜理论,都是特别关注伟大...
-
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动植物膜拜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倘若把所有这些原因都还原成一个原因,我们就会犯下过于简单...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