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章节名:绪论: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最初,技术是指与人的手工操作有关的工艺和技巧。《科学学词典》和《科技词典》解释为: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综合。 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为了便于区分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有时把物化技术直接称为技术,而把智能技术称为方法。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包含了两条平行的发展线索:一条是物化技术——媒体技术的发展,另一条是非物化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 基于“教”的教学模式(班级集体授课);基于“学”的教学模式(个别化学习小组协作学习)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70年代至90年代,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基于“教”的教学设计占主导地位;从90年代开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从60年代开始,系统理论和教育、教学相结合,产生了以教学设计为代表的“系统技术”;进入90年代以后,一项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绩效为目标的“整体技术”成为了教育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20世纪以前称为传统教育技术阶段,在教学中只使用了一些简单的媒体(如教科书、实物、模型,以及黑板、粉笔等),教学活动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20世纪20年代初至60年代末这50年称为视听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为注重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智能技术开始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还没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称为系统教育技术阶段。 信息化教育,简称I-Education,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 有效地运用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为了保证“有效”,必须要注意系统方法和整合技术的作用;第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后,要能够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教育将主要采取以问题为中心、以单元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对各门学科进行整合,形成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教材形式多媒体化,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 引自 绪论: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环境对比</原文结束><原文开始>传统的教育评价重视教学的最终结果,采用一次性评价体系。信息化教育在重视最终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引自 绪论: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93人阅读
丁玉海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前言
教育技术在它漫长的发展道路上,经历了传统教育技术阶段、视听教育阶段、系统教育技术阶段,...
-
绪论: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
美国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
-
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对象
教育资源是指人在接受终身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学习是指由...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