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 章节名:1-17
3-19 竞争
竞争而当作人生的主体,确是太可怕,太之久,使肌肉太紧张,意志太专注;竞争哲学所毒害的,不知工作而已,闲暇所受到的毒害也相等。凡能恢复神经的,恬静的闲暇,在从事竞争的人看来是厌烦的,继续不断地加速度变得不可避免了,结果是停滞与崩溃。 引自 1-17 思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短跑,收起欲望而培育理想有多难? 4-15 烦闷与兴奋
一个男孩子或青年人,或抱着严肃而又建设性的目标,一定甘心情愿的忍受大量的烦闷,要是必须的话。但若过着一种心思散漫,纵情逸乐的生活,一个青年人的头脑里就难于孕育有建设性的目标,因为在此情形中,他的念头所关注的将是未来的欢愉,而非遥远的成就。 引自 1-17 思考:脑子不用就会生锈 5-21 疲劳
神经疲惫的最恶劣的现象之一,是它彷佛在一个人与外界挂了一重帘幕。他感受的印象是模糊的,声音微弱的,他不服注意四周的人物,除非被人用小手段或怪习气激怒的时候;他对于饮食与阳光毫无兴趣,只念念不忘地想着一些问题,对其余的全不理会。这种情形使人无法休息,以致疲劳有增无减,终而至于非请教医生不可 引自 1-17 。 思考:由于专注所引起的对自然和社会关注的减少反而使人的幸福感下降,比如四大。 7-24 犯罪意识
内心分裂的人,寻找着刺激与分心之事;他的爱剧烈的情欲,并为了健全的理由,而是因为可以暂时置身于自己之外,避免思想的痛苦。在他心中,任何热情都是麻醉,而且因为他不能设想基本的幸福,他觉得借麻醉之力才能解除苦恼。需要靠无论何种的麻醉来获知的幸福是假的,不能令人满足的,我们的官能必须全部活跃,对世界必须有最完满的认识。 引自 1-17 点评:逃避也不能减轻不幸福。 8-24 被虐狂
以为整个社会仇视你,所以你为保全自尊心计,不得不忍受另一种痛苦的感觉,认为你与社会不和睦。建筑在自欺之上的满足,没有一种是可靠的。 引自 1-17 思考:被虐狂本质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大与自卑交织的产物,用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生活,并承认生活中的波折是解决之道。 9-23 畏惧舆论
畏惧舆论,如一切的畏惧一样,是难堪的,阻碍发育的,只要这种畏惧相当强烈,就不能有何谓大的成就,也不能获得真正幸福所必须的精神自由,因为幸福地要素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必渊源于我们自己的深邃的冲动,而非渊源于做我们邻居或亲戚的偶然的嗜好与欲念。然而,整个流弊的唯一最后的救济,还在于群众的多多宽容。 引自 1-17 思考:对舆论应该有有限的尊重,而不应该以此压倒个人的人生。可悲的是,我们的选择都会受到某些重要但是不尊重个体幸福与尊严的舆论的影响。 10-23 快乐还可能么
无人格的世界上旅行回来时,定将发觉自己你得了均衡与宁静,使他能用最高明的手段去对付他的烦恼,而同时也尝到了真正的,即使是暂时的幸福。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的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的倾向于友善。 引自 1-17 思考:幸福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置身于社会或者自然中让自己感到被给予和被需要,体验与周围一切事物的联系,一切美的善的联系。既是佛家的关照。 11-13 兴致
在优美的生命中,各种不同的活动之间必须有一个均衡,绝不可把其中一个推到极端,使其余的活动不可能 我们一切独立的嗜好和欲望,都得喝人生一般的组织配合。假如要使那些嗜好和欲望成为幸福之源,就该使他们和健康,和我们所爱的人的感情,和我们社会的关系,并存不悖 引自 1-17 思考:罗素在这章起推崇中庸之道,用在此处恰到好处,对任何事情的极端都不应该是人生的常态。 12-18 情爱
产生安全感觉的,是“受到的”而非“给与的”情爱,虽在大多数的情形中是源于相互的情爱。你给予人的情爱,应当本身是强壮的而非畏怯的,希望对方卓越优异的心理,多余希望对方安全的心理。在最好的一种情爱里,一个人希望着一桩新的幸福,而非希望逃避一件旧的忧伤。 引自 1-17 思考:罗素在这里讲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种是由于对人生的兴致所激发的情爱,一种是由于恐惧所激发的情爱,比如《被抛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那种极端迷信爱情拯救人生那种,是不安全感的产物,但绝不是爱情就能救赎的。
个人设法不使自己倾心相与,个人保留着基本的孤独,个人保持着完整,所以毫无果实。在这种经验内,全无重大的价值存在。因为在完成它们的过程中,可有机会产生一种更可贵更深刻的情爱。但我的确主张,凡是真价值的性关系必是毫无保留的,必是双方整个的人格混合在一个新的集体人格之内的。在一切的提防之中,爱情方面的提防,对于真正的幸福或许是最大的致命伤 引自 1-17 思考:别以为你侬我侬就是爱情,真正碰到困难,碰到磨合,碰到奉献,碰到给予不逃跑就是好汉,别以为可以做到自己投入10分感情,可以永续得到别人100分的感情回报,因为谁都不傻。 13-34 家庭
肩负着一大堆琐事而不致很快地三是她所有的爱娇荷四分之三的聪明,那她真是大幸了,很多女人对儿女的关系,她为了要有儿女而作的牺牲永远印在头脑里,以致她几乎一定会向孩子要求过分的酬报,同时关心琐事的习惯使他过事张皇,心底狭小 引自 1-17
父母之乐的最初的根源是双重的,一方面是觉得自己肉体的一部分能够永久,使它的生命子肉体的其余部分死灭之后延长下去,而这一部分将来可能以同样方式再延长一部分的生命。另一方面又一种权利与温情的混合感。新生命是无助的,做父母的自有一种冲动要去帮助他,这种冲动不但满足了父母对儿童之爱,也满足了父母对权利之爱。当你对儿童百般爱护之后,竟发觉他们长大起来完全不是父母所希望的样子,那时你势必有屈辱之感 引自 1-17 思考:希望父母之爱能以一种更科学的方式解放 被奴役的女人,同时为人父母如何正视自己对子女的情感中那些合理哪些不合理也是要学习的,以爱的名义建立起来的专制来满足自己的权力感是不可取的。 14-15 工作
使工作有趣有两个元素:第一是技巧的运用,第二是建设性。因完成一件巨大的建设事业而感到的快慰,是人生所能给予的最大快慰之一。凡是一切认为自己的工作有益而需要很多技巧的人都能感到。 引自 1-17 思考:除了建设性,我觉得还有就是因为工作感受到自身成长与丰富的快乐,也是一种幸福。 15-15 闲情
一个有充分的生机与兴致的人战胜患难的方法,是在每次打击以后对人生和世界重新发生兴趣,在他,人生与世界绝不限制的那么狭小,使一下的打击成为致命。近代高等教育的缺陷之一,是太偏于某些技能的训练,而忘了用大公无私的世界观去扩大人类的思想和心灵。 引自 1-17 思考:闲情是培养对人生热爱的一种方式,使得生命的活力不至于太失衡,世界这么大,要体味的还有很多。
一个人疲乏之余,对外界就兴趣索然,因为兴趣索然就不能从这种兴趣上面得到宽驰,于是他就更加疲乏。 引自 1-17 思考:这是典型的“dried brain” 16-1 努力与舍弃
必须保持中庸之道的场合之一,是在努力和舍弃之间的维持均势。舍弃有两种,一是源于绝望,一是源于不可克服的希望。某种舍弃是在愿意正视自己的真相,这一种舍弃,虽然最初会给你痛苦,结果却是给你一种保障,——唯一可能的保障——使你不致象自欺的人一般,唱到失望与幻灭的滋味。 引自 1-17 17 幸福的人
我们能感到自己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一切的不幸福都由于某种的破裂或者缺乏全部的一致,自己与社会不曾有客观的兴趣和情爱之力连接为一,便促成了两者之间的缺少一致。幸福的人绝不会感到这两种分离的苦痛,他的人格既不分裂来和自己对抗,也不分裂来和世界对抗。 引自 1-17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