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前言
- 章节名:前言
- 页码:第1页
二十世纪的红学,大体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起初,是以蔡元培、王际真等为代表的索隐阶段。他们出于民族革命的要求,以索隐为手段,显幽钩微出排满反清的民族大义,此即所谓“旧红学”。洋博士的胡适,在白话文学的热潮中,却以固有的考证方法去追寻《红楼梦》的作者和版本,并进而提出了创作缘起的自传说,于是便有了新红学的兴起。与此同时,王国维以西方的悲剧理论来衡论《红楼梦》的思想文学意义,这是在开了红学理论评论的先河;俞平伯则以其深厚的文学涵养,着重从鉴赏的角度对《红楼梦》的文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赏析,从而完成了红学鉴赏的开山之作。在此以后,就是二十世纪的下半叶了,虽然经历了一九五四年的红学论争和“文化大革命”的短暂平静,但却遮挡不住诸家蜂起,群隽争秀的繁荣局面,因而形成了一个名家辈出、新说并起的时代。正是这个时代,有点让人迈上了红学的山阴古道,确实令人目不暇接,不要说细致回眸,早已经目迷五色了。 引自 前言
74人阅读
朔望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前言
-
第80页 红楼梦底风格
大概说来,是“怨而不怒”。前人能见到此者,有江顺怡君。他在《读红楼梦杂记》上面说: ……...
-
第82页 红楼梦底风格
愤怒的文章容易发泄,哀思的呢,比较的容易含蓄,这是情调底差别不可避免的。但我并不说,发...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