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有效的学习环境
- 章节名:第11章 有效的学习环境
课前之思: 我认为环境对人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物理;2)情感;3)知识 物理上,有效的环境应是安全、安静的,避免干扰; 情感上,应有安全感、归属感;舒适、令人愉快;积极、激励; 知识上,应布置一些知识、方法、智慧方面的提示,能够充实学生才干的活动(劳动)。 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可以同时产生上述三类影响:团队、榜样在知识、思维、态度、情感方面都有多方面影响。 . ——阅读之后,发现这一章其实谈论的就是课堂管理,并没有我想象的这些内容。 但我觉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缺憾,应该结合环境心理学、工业设计、交互设计的思想对教学的物理环境进行良好的设计;其他方面可以要结合学校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的有关内容来探讨。可能有专门讨论这方面的书籍。 . . :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环境 . 从本章来说,就是“课堂管理”+“纪律”,开篇的案例不错。 . @开始有效的课堂管理: ~ 良好的学年开端: 有效管理的教师在开学第一天就用清晰、具体的方案引导学生掌握课堂规则和程序,并花费必要的时间执行。 ~ 有效教师在最初和全体学生一起活动。 ~ 有效能的教师用更多的时间介绍程序,讨论规则。 ~ 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程序,以使学生快速执行。 ~ 第一项活动通常是简单的,令人愉快的。 ~ 阻止不良行为。 *对于不同的年纪,管理的重点并不相同,要结合各个年龄段的发展特点。 . . @课堂的时间管理: 不同地区的每天上课时间及学年时限长短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对学生成绩产生的影响甚微。Karweit, 1981; Walberg, 1988。 相对于“分配时间”,真正有意义的是“卷入时间engaged time”或投入时间time on-task:——前一个译成“投入时间”比较好吧,后一个译做“当值时间”吧。 . 使分配时间效益最大化: ~ 避免浪费时间: Salganik 1980给出一个高效教师的例子:三年级数学教师带队去图书馆,发现图书馆的门锁着,在等待去取钥匙的学生返回的过程中,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乘法运算吧,9×9等于多少?” “做这几分钟运算能提高学生成绩吗?当然不会。但是这或许有助于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学校是用来学习的,不是消耗时间的。”——其实让学生做这些事情,我认为有便于管理方面的考虑。 ~ 避免迟到早退: “营造一种紧凑、目标明确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 教师应当多准备一些教学内容,以避免多早结束。 ~ 避免干扰 ~ 处理好日常事务: 设立规则以快速完成。 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活动也必须日常化、规范化。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 合理规范地安排学生助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作用。 ~ 减少维持课堂纪律的时间 使用目光、手势、走进等方式。严重的问题推迟到课后解决。 . 提高卷入时间: 卷入时间取决于学生对课堂的注意程度和医院的强烈程度。提高卷入时间的原则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进行参与式教学: 教授有趣的、参与式、与学生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容。 研究所得的一个一致结论是:教师讲课时学生的参与度比自己做课堂作业时的参与度高。Evertson & Harris, 1992 提供多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Finn & Cox,1992 结构良好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有效卷入时间远远高于独立练习的卷入时间。Slavin,1992。 ~ 维持动量: 动量指避免打断或放慢速度。Kounin,1970 动量与卷入时间高度相关,与学生成绩也相关。 ~ 保持教学流畅性: ~ 处理好活动转换: 小学课堂平均有31次转换,占用课堂时间的15%。Burns,1984。 处理活动转换的三个原则: 1、转换时给学生明确的信号; 2、转换前,是学生明悉接收到信号后该做什么; 3、所有学生同时转换。 ~ 上课时维持团体注意,Kounin 70: 责任性Accountability,“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 团体警觉group alerting,维持所有学生注意力的提问策略。 ~ 做课堂作业时维持团体注意: 监控、循环走动等 ~ 明察秋毫withitness——是不是印错了? 教师应“对学生时刻保持警觉”,避免对学生行为作出不恰当的反应或迟缓的反应。 经常扫视全班,与个别学生目光接触。 ~ 一心多用overlapping: 保持主要活动继续进行,同时又要处理可能的中断。 . . : 处理日常不良行为的策略 . 最重要原则:使用有效,但最简单的干预措施,不中断正常的教学进程。 . 1 预防: “理论上讲,有效的教学本身就是预防出现纪律问题的最好方法。” 生动有趣的课程,运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幽默、热情。 对困难任务分解,避免过难的内容对学生带来的挫败感。 2 非语言线索nonverbal cue: 目光、走进等 3 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 4 表扬其他学生 5 言语提醒: 马上提醒; 提醒应做什么,而不是追究过错; 对事不对人 6 反复提醒: Canter & Canter, 1992:在“自信训练”中提到“攻破记录”的策略。反复陈述,直至对方服从。 7 咎由自取: 实施惩罚应该:让学生感到些许不愉快,持续时间短,并且尽可能在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马上出现。 惩罚的必然性比严厉性更重要! . . :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依据行为主义观点对不良行为进行分析。 . 课堂不良行为最常见的强化物就是关注,或者来自老师的关注,或者来自同伴的关注。一对一的情况下,很少出现不良行为。 @对不同强化物的应对策略: ~ 教师关注: 教师应只关注良好行为; 对不良行为忽视 ~ 同伴关注: 1、离开班级 2、群体相倚策略group contingencies:根据全班(组)所有成员的表现决定是否给予奖励。 case 1:Barrish et al. 1969 四年级数学课上,学生被分组,某一组任何成员出现违规行为,教师就做一个标记,若下课时标记总数不超过5,则所有成员下课后可参加一个课外活动。 case 2:Canter, 1992。 教师准备一袋石子和一只广口瓶,只要全班遵守纪律,教师不时将石子放入瓶中,每颗石子可以换取课间多休息30秒钟。 ~ 第三个强化物就是摆脱乏味、挫折、疲劳、不愉快的活动: 最好的方式是预防:有效教学和适当的评价方式。 . @应用行为分析的原则: 1 识别目标行为强化物 2 确立基准行为(行为的构成) 3 选择强化物并确定强化标准 社会强化物:表扬,接近:并肩行走、共进午餐等,身体接触,表情,偏爱的活动,必要的惩罚,暂时隔离。 ——这些在行为主义一节有讨论。 绝不使用体罚。 4 行为改变后,减少强化物频率 . . 两个Case: P278,每星期一,每位学生得到一张每周活动安排表。每位学生每天都要完成活动要求,期间教师和学生谈话、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这一周结束后,将有关作业整理、保存起来。 以家庭为基础的强化home-based reinforcement strategies:让学生把每日报告卡带回家,家长按要求依教师报告提供某种奖励。这样有三种好处:1、家长可以提供更有效、更个性化的奖励。2、家长可以得到学生的好消息,否则通常只有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家长才能得到有关信息。3、可以让很多人参与进来。随着时间推移,每日报告可以变为每周报告、半月报告……
cp4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0章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
: 怎样提高成就动机? “那些在学习情境中没有体验过成功...
-
第10章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
: 提高学习动机 “要学习,就必须付出努力。”——这句...
-
第11章 有效的学习环境
-
第13章 评估学生的学习
:——第12章 特殊教育,跳过 . : ...
-
附录
——第14章,标准化测验,很无聊,跳过。 . . 建立你的档案袋: 记录你的职业成长经历和在复...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