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之税收
- 章节名:福利经济学之税收
1.政府价格控制政策: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限制性价格下限则会引起生产过剩,同时也会导致不合意的配给机制。 2.价格控制案例之租金控制:规定租房价格上限的政策本意是帮助穷人租房,但这会造成租房供给短缺,使许多想租房的人租不到房。而且原来较高的市场价可能会以地下交易的方式被弥补,另外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房东将会不再像原先那样重视租住的环境和条件。 3.价格控制案例之最低工资:政府制定最低工资的本意是增加贫困工人收入。但这项政策会造成劳动力供给过剩,从而导致失业,具体来说,正是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低于最低工资的劳动力才会出现过剩,于是这项政策恰恰伤害了被帮助对象(贫困工人)。因此最低工资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政策。 4.对买者征税与对卖者征税,结果是一样的。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缩小了市场规模。 具体见Matrix67这篇博文,总结得非常好!http://t.cn/zOTmOv5 5.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是工人而不是企业承担了大部分工薪税的负担。 6.消费者剩余是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需求曲线以下和市场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实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市场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它们分别衡量了买者与卖者得到的经济福利。 7.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为市场总剩余,它等于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卖者的成本,也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到市场均衡点之间的总面积。如果资源配置使总剩余最大化,那么这个配置表现出高效率。而自由市场则可生产出使市场总剩余最大化的物品生产量。 8. 赋税的悲剧:买者和卖者因税收遭受的损失大于政府筹集到的收入。当税收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税收对买者的激励是少消费,对卖者的激励是少生产,于是市场规模缩小,从而降低了市场的效率。 9.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于是消费减少了;税收同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于是生产减少了。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10.拉弗(Arthur Laffer)曲线:随着税率的增加,总税收收入先是增加,但随着市场收缩程度变得更大,总税收收入最终会减少,当税收极高时,税收收入将缩减为零。总税收收入随着税率的变化曲线是一条先增后减的曲线,这就是拉弗曲线。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