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 第四章:兵马俑的背后
- 章节名:第四章:兵马俑的背后
- 页码:第34页
概括言之,中国政治体系的早熟在当日不失为一种成就,可是中国人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从外表形式看来,在基督之前有了这些设施,国家的机构便形成流线型,可是其下端粗率而无从成长发展,以日后标准看来尤其如此。直到最近中国仍缺乏一种司法体 系,具有实力及独立性格一如西方,其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儒家的法律使法律不离家族观念,将法律与情感及纪律混淆,法家之法实为最方便的行政工 具,但在其他方面则一无可取。 引自 第四章:兵马俑的背后 过于强调道德的约束力量。
一般很少提及, 秦国实际上得到经济落后的好处。经济落后才能强调农业一元,动员起来,专一雷同,内部的凝聚力也强。 引自 第四章:兵马俑的背后 反过来为了内部的凝聚力而采取愚民政策。
这地下人像的工程,自设计至施行不可 能没有全面交换意见,然后在技术上不断协商所能侥 幸而成。从这方面讲,陶制兵涌可以视作一种历史文件,它证实了历史书里所说战国时全面动员的事迹,它也指出当日百家争鸣之所述非虚。它也表明中国 2200年的历史,确有垂直的茎干存在,很多带有中国性格的特征在当日即已出现。这种系统在上端必有设想而成的成分在内,而介于合理化及非理性之间。 虽说我们不能崇信法家学说,认为个人必须受团体的强迫去为善去恶,但这一大群以窑火烤成的雕像群却证明了一个公众的目的,可由国家的意志创成。马基 雅弗利所提倡的普遍的利己主义(universalegoism)不能因其为恶即否定它之存在。威利 以“现实主义者”的名目概括所有的法 家自有其深意。 引自 第四章:兵马俑的背后
82人阅读
南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8页 第三章:土壤、风向和雨量
此外另有一种气象上的因素也促成中央集权的 发展。虽说在某一地各年的雨量可以相差极大,但是...
-
第21页 第二章:亚圣与始皇
以人心维持政府这一观念,并无特别了不起之 处,这观念也非中国人所独有,可是不论付诸实施与...
-
第34页 第四章:兵马俑的背后
-
第50页 第五章:第一帝国:树立楷模
刘彻首先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其宗旨经过综合,则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他...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