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
- 页码:第188页
一、复习时间安排: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需要5次重复 (1)第一次复习应该在学习1小时之后的10分钟开始; (2)1天之后再复习一次; (3)1周之后再复习一次; (4)1个之后在复习一次; (5)3-6个月之后在复习一次。 二、在任何记忆图像中,运动可以极大地增加大脑连接和记住东西的可能性。当你的图像运动起来的时候,它们就具有立体感。节奏是运动的一个分支,因此也请在记忆图像中使用节奏。记忆图像中的节奏及其变化越多,图像就变得越突出,因而也就越容易被记住。 三、思维导图有机学习技巧(缩写为MMOST)分为准备与应用两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4个小部分。 准备:(1)浏览(2)时间与任务量(3)主题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4)问题与确定目标。 应用:(1)总览(2)预习(3)精读(4)复习准备。 准备: 1.浏览。 在其他工作开始之前,对于要看的书或杂志通过或浏览一下是很重要的。但这种阅读必须是随意的、快捷的,一页页跳着看,把握书的总体感觉。注意书的结构框架、难度水平、图解与说明的比率、结论的位置、文章的概要及总结部分等。总之,其阅读方式应该像到书店选购书或在图书馆找书、挑书一样。 2.时间与任务量。 这两项可以同时决定,因为二者的原理是相同的。 坐下来看书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决定看书时间的长短,及在这个时间内的阅读量。 在学习中,首先判断学习所需的时间和任务量能立即给我们确定学习时间与量的范围、及终点或目标。同时还有另一长处,能使我们将所学的内容正确地连接起来,不至于散乱无章。 建议在选择阅读章节的起始位置,各夹一大张纸做记号,以明确阅读量和阅读范围。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消除那种潜在的莫名的恐惧感。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要看完多少页书事先做出预估,会潜意识地自我暗示:任务很轻松,而且肯定能完成,因而最终能坚持看完书。二者在情绪与取得的成绩上都将不同。 3.主题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 确定了学习任务之后,接下来尽快写出你对这个主题所了解的一切。做这一练习时,时间尽量不要超过5分钟。应该以关键字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注释。 这一练习的目的是要提高注意力,避免精神涣散,并“设置”良好的大脑状态。“设置”这一术语指的使大脑集中于重要的而不是琐碎的知识上。5分钟练习的目的纯粹只是为了激活系统并将大脑调整到正确的方向上。 4.提问与确定目标 有了根据你目前对与主题相关知识的了解做的思维导图之后,建议下一步确定自己到底想从书中得到什么。这包括你在阅读时想得到答案的那些问题。提问应围绕你的目标并像做知识笔记一样以关键词与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 这种练习与以上记录信息的练习一样,也是为了调整好精神状态。其时间也不要超过5分钟,你可以边读边增加问题。 应用:总览、预习、精读、复习 1.总览 人们使用课本时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大多数人在接触新课文时,都是从第一页开始阅读,但我建议不要从第一页开始阅读新的学习材料。当我们学习较难的学习材料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我们决定辛苦地从头到尾看书前先好好把握其内在的东西,我们的“总览”既是完成这项工作的。 在学习文章的上下文时,应速度翻阅书本,从中找到那些非常规印刷字体内容。 你在总览一书本时应该看的方面包括: 结果 表格 副标题 小结 目录 日期 结论 旁注 斜体词 引用 图解 图表 词汇表 大写单词 脚注 封底 图片 统计数字 这一过程的作用是让你对书的体例有更好的认识,不用浏览全书,只是选择相对容易理解的部分。 画出你的思维导图的中心图像并写出主要分支。 2.预习 顾名思义,也就是预先学习或预先看。在快速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如果你让大脑看到这整篇文章,那么在你第二遍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就能够更有效地驾驭它。 高效的预习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在开始阅读一本书或一份文件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而且还要明白自己想通过阅读获得什么。先略读文章,找出核心内容。如果文章所述内容是你已经知道的,那么就将这一事实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参考。 (2)高效地记录你所阅读的一切东西,以便将来参考,并且运用你之前获取的知识评价你所阅读材料的相关性。 (3)预习时,注意力要集中在各个段落、章节甚至全文的开始、结束部分,因为信息往往集中在这些地方。 (4)阅读一片简短的学术论文或一本复杂的教材,可以先看“小结”、“结果”和“结论”部分。这些部分往往包含着你所寻找信息的精髓。这样,你就不会费时费力而又不得要领了。 (5)获得了文章的实质内容后,下一步很简单,就是检查它们是否真正总结了文章的主题。 (6)在预习时,可像“总览”一样,不必看全部内容,只是集中看那些特殊的部分。 (7)总览与预习时,你应该有所选择或摈弃。 3.精读 在总览与预习之后,如果仍然需要寻找更多的信息,那么你就应该精读材料。这像拼板游戏的边界与彩色区域拼完以后,接着要“填充”那些剩余的区域。因为在前面几个步骤中,大部分重要信息已经获取,所以不必全面阅读。 即使在精读之后,仍会有未完成的部分。这是因为,我们最好避开那些特别困难的地方,不要用一种方法强行去解决难点。 暂时撇开不管则有以下好处: (1)如果不急于立刻处理这些难点,大脑潜意识就会有时间集中注意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大多数读者考试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有些问题一时难于解答,但在做完其它题目再回头看时,答案却自己“蹦”了出来,难题会显得出奇地简单。) (2)如果晚一点再回头处理难点,那么它们可以从两侧着手处理。除了这一明显的优势外,从“上下文”考虑难点还可以让你大脑自动“补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3)撇开难点,继续向前,可以放松精神,避免传统学习法所带来的弊端。 4.复习 完成了总览、预习与精读后,若还有内容有待发掘、还有疑问要解答,就有必要复习了。这个阶段就是完成前几个步骤未完成的部分,并将那些值得注意的内容重要斟酌一番。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从前认为相关的那些内容只有不到70%最终会派上用场。然后在再一步完成你的思维导图。 记笔记的要点 边学习边记笔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写在书上的笔记。 不断扩展的思维导图内。 写在书上的笔记包括: 下划线; 由学习材料所激发的感想; 批判性评注; 在重点或值得注意的内容旁画直线; 在模糊或疑难的内容旁画曲线或波浪线; 在你希望进一步研究或你发现有疑问的内容旁画问号; 在精彩的内容旁画感叹号; 用自创的符号对那些与你的目的有关的内容做标记。 若书不是很珍贵,你可以用自己的颜色编码在书上直接做标记。如果书很珍贵或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你可以用便条贴做评注或用非常软的铅笔书写。如果铅笔足够软,而且涂改时用的橡皮也很软,那么对书的损伤会很小,甚至小于用手指翻阅所带来的损伤。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