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章节名:第一章 导论
小结: 精分五阶段: 第一阶段,弗洛伊德与布罗依尔的合作时期,直至 1897 年,绝神经症创伤理论 强调外部事物的影响 — 外 第二阶段,从弗洛伊德拒绝神经症创伤理论开始至 20 年代早期,精神分析结构模式的理论,潜意识,本能内驱力 强调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及驱力,以及这些成分的外显过程 — 内 第三阶段,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发生了重大改变, 1923 年弗洛伊德在其“自我及本我”( Ego and the Id , 1923 )一文中将“本我——自我——超我”三重结构归纳进“结构”模式中,或称为“第二定位模式图”。 强调症状本质 第四阶段, 1936 年安娜•弗洛伊德( Anna Freud )的《自我及其防御机制》以及 1939 年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及其适应性问题》的问世无疑成为第四阶段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我心理学 第五阶段,现代精神分析 --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参考《现代精神分析“圣经” -- 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第一阶段 — 第三阶段由 Freud 所创 第四阶段 — 第五阶段有家族→外人扩展,发展壮大 ~~
67人阅读
五月 · ごがつ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8页 第一章 导论
即每个人(无论男女)在早期均具备双性倾向。 精神功能及婴儿期性行为是第二阶段的产物,其重...
-
第9页 第一章 导论
在此有必要重提“结构”理论,其内容与最初的阶段相比又发生了改变。自我充当了中介者的角色...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分析情景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尝试从精神分析不同时期(见第一章)出发对精神分析治疗设置的发展加以阐...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