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斑狐书生
洛山阴
在读 新輯搜神記 新輯搜神後記
- 章节名:斑狐书生
- 页码:第315页
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幻化。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司空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但非丧子千岁之质,亦当深误老表。”书生不从,遂诣华。 引自 斑狐书生 读到这里,斑狐所化的翩翩少年书生,意气风发,不知天高地厚,狂生相。可爱的紧。但是不能理解的的,则在于为何偏要去找张司空?文中没有交代这位张华张司空大人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唯一可以推断出的,是这修行千载的狐狸,未来得及修 人之常情,不能识人,于是同修华表道出此一番 在劫难逃。
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 引自 斑狐书生 到此为止,张司空对书生是一副爱才的表象。
于是论及文章,辩校声实,华未尝闻此。 引自 斑狐书生 文人相轻,居高位者,俯视一样的姿态,来 爱才 重才,相对简单。但当少年狂生锋芒毕露的展现才华之时,居高位的老年人,恐怕便不能自持庄重了。
复商略三史,探赜百家,谈老庄之奥区,被风雅之绝旨,包十圣,贯三才,箴八儒,擿五礼,华无不应声取滞。 引自 斑狐书生 气度风范到此为止,接下来的,便是老羞成怒的质疑:“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怪,则是狐狸。” 接下来也不求学问道了,也不求贤若渴了,只有四野八荒上下求索的去追究书生身世了。就事论事,书生不识人心叵测,不知世道险恶,恃才放旷了一下,就上了求贤者的圈套,万劫不复了。反观求贤者之心态,更是黑不见底。于今观之,颇有警世言的味道。不过也难说写故事的人有意为之——若真的是千年修行的狐仙,我想一定是愚弄司空大人一番之后,飘飘然仙隐去了才对。
世人险恶居心如斯,万物有灵,天诛亦不为过。
6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