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页 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
- 章节名: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
- 页码:第8页
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的20年中,几乎所有在中国市场上活的成功的国产品牌,无益不是从打“三北”市场起家的。大抵因为这三个市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民众收入不高、性情直、消费心态较不成熟, 适合那些价格低廉、品质一般而需求量大的日用消费品。 引自 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 “得三北者得天下,得京沪者得天下” 秦池避开本地市场山东地区的劣势和直接竞争对手孔府家酒的市场占领优势,选择东三省作为打开的方式。 1993年,市场经济的概念不够明朗,促销手段五花八门。政府如果能够在企业的市场运动中充当推进者的角色,便被认为是支持改革的举动。在这样混乱的规则下,秦池各种夸张的促销手段使其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一方面,财富的拥有膨胀了人们对荣誉的渴望;另一方面,在区域市场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企业急迫地希望叩开一统天下的大门 引自 秦池:没有永远的标王 96年《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暴露了秦池作为一个爆发式企业面对公关危机时的稚嫩。 秦池五大危机:1. 传媒主导秦池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来势凶猛,但是并没有进入”增长战略“的层次;2. 过分急速的增长可能导致市场与企业不相适应的局面,或使企业营销失控而超出企业现实规模;3. 企业的迅速增长激化了落后的管理制度与急速的发展规模之间的矛盾;4. 短期的过快增长可能导致企业紊乱,没有效率,并因此对企业长期发展造成危害 依靠营销和传媒带来的虚假繁荣,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
7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