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头衣
- 章节名:头衣
- 页码:第9页
《老学庵笔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笔记,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或读书考察的心得,以他那文学家流畅的笔调书写出来,因此不但内容真实丰富,而且兴趣盎然,是宋人笔记丛中的佼佼者。 书中一个笑话:“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吏人遂书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来由此产生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著名成语,一直流传到现在,讽刺那些当权者只许自己胡作非为,不给群众、下属以丝毫自由的专制行为。
《礼记 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字:另取别名。 引自 头衣 《论语 先进》里讲,孔子和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谈志向,轮到曾皙时,曾皙竟说出一段诗情画意的话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有人把这几句意译如下: 二月过,三月三 穿上新缝的大布衫 大的大,小的小 一同到南河洗个澡 洗罢澡,乘晚凉 回来唱个“山坡羊” 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大人,又必配上几个嬉戏无状的顽童,才能使这气氛活跃而不拘谨。 http://hi.baidu.com/beizhaomxy/item/72b66ecd2a1d83deef183b05 沂 yí: 大沂河古又称沂水。源出山东省的沂山,南流经沂水县、临沂县、郯城县境入江苏省。 舞雩Wǔyú: 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现在曲阜县东。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南齐书志第一·礼上》载“建武二年旱,有司议雩祭依明堂。”《周礼•司巫》中记载“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终军请缨 《汉书 ·终军传》: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终军说服了南越王,但丞相吕嘉不想归顺,领兵攻击杀死了南越王,终军作为汉朝的使者,同时遇害。 终军(?—前112)字子云,今历城仲宫人,西汉著名政治家、外交家。终军18岁被选为博士弟子,受到汉武帝赏识,封谒者给事中,参与朝政,后擢升谏大夫。是汉武帝时的名臣,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人们称他为“终童”。唐人胡宿有诗赞道:“望气竟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后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滕王阁序》: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关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意思,网友神般解释: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秋风悲画扇”:借用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