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 页码:第20页
完全是因为和年年同学才再抄一遍的。 王元化:我提出“五四”时期流行的四种观念,今天有必要对它做出清醒的再认识再评估:一是庸俗进化观点,它僵硬地断言凡是新的必定能胜过旧的;二是激进主义,指态度偏激、思想狂热、趋于极端、喜爱暴力的倾向,它成了后来极“左”思潮的根源;三是功利主义,是指学术失去自身独立的目的,而作为其自身以外的目的的服务的一种手段;四是意图伦理,就是在认识论上先确立拥护什么和反对什么的立场,就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就形成了学术问题上,往往不是实事求是地把考虑真理是非问题放在首位。 (因着年代的关系,王元化先生的这段话还是比较明显地带有70年代的那种苏联批判模式。用词的斗争性蛮强。王先生的意思我是非常赞同,特别是最后的一点对当代的学术场域特别有现实价值。) 第23页 王国维、陈寅恪他们有很深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长期以来促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升华。他们对“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追求是非常坚定的。他们的为学术而学术,他们的弘扬传统,重建中国文化,是含有救亡图存的动机的。 (这和现在的关起门来做学术又不一样) 第25页 胡适对自己生平为人说过这样的话:“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风险。” 我们在学术领域里缺少一些宽容精神。前人有两句话“和而不同”和“群而不党”,这种精神也许可以消除一些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无原则纠纷。
5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