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全部
- 章节名:全部
- 页码:第1页 2012-07-22 15:35:54
第一节 论崇高感与优美感的不同对象 • 涉及普通人的灵魂所可能有的那种心灵感受。 • 崇高使人感动;优美则使人迷恋。 • 三种崇高:令人畏惧的(terrifying);高贵的(noble);华丽的(splendid) 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 崇高的性质激发人们的尊敬,而优美的性质则激发人们的爱慕。 • 崇高的情操要比优美的情操更为强而有力,只不过没有优美情操来替换和伴随,崇高的情操就会使人厌倦而不能长久地感到满足。 • 对崇高事物的感受,在更强劲地绷紧着灵魂的力量,因此会更快地使人疲倦。 • 友谊主要地是崇高感的宣泄,而性爱则是优美感的宣泄。然而柔美与深沉的敬意却赋予后者一种确凿的价值和崇高性。反之,诡谲的玩笑和信任(应为熟悉——囧才才注)则提高了这种感受(即崇高——囧才才注)的优美情调。 • 同情和殷勤都不是真正的德行(virtue) • 真正的德行只能是植根于原则之上,这些原则越是普遍,则它们也就越崇高和越高贵。这些原则不是思辨的规律而是一种感觉的意识,它就活在每个人的胸中而且它扩张到远远超出了同情和殷勤的特殊基础之外。我相信如果我说它就是对人性之美和价值的感觉,那么我就概括了它的全部。 • 有鉴于人性的弱点以及普遍的道德感对于绝大多数人心所能施加的力量之薄弱,天意便在我们身上安置了这类辅助性的冲动作为对德行的补充;它们在推动某些人并无原则地去做美好的行为的同时,也给另外那些受着原则所支配的人们以一种更大的驱策和一种更强的冲动去趋向于美好的行为。 • 被采纳的德行(adoptive virtues):同情和殷勤;德行的闪光(gloss of virtues):荣誉感和羞耻心。 • 对于人性之美和价值有着一种内心的感情,以及心灵有一种决心与坚强要把自己的全部行动都归结于此作为其普遍的基础,——这便是真诚,它和轻薄的寻欢作乐、和心性轻佻的反复无常是无缘的。它甚至于很接近于沉痛,就其是建立在那种畏惧感之上而言,那是一种甜美而高尚的感情。那种畏惧感是一个受束缚的灵魂,当其怀着一种伟大的意图但又看到他所必须要加以克服的种种危险以及自己眼前的艰辛而又巨大的自我克服的胜利时,所会感受到的。这样,有原则而产生的真正的德行其本身就有着某些东西,看来是与温和意义上的忧郁的(melancholy)心灵状态相一致的。 • (忧郁型人的)幸福首先是满意而不是欢乐。他是坚定的。因此之故,他就使自己的感情听命于原则。他们所服从的这种原则越是具有普遍性,而且把低级的感情也包括在内的那种高级感情越是广阔,他们也就越是因此而不屈从于种种无常的变化。品性的一切特殊的基础都是要服从各种例外和变化的,只要它们不是从这样一个更高一级的基础推导出来的。 • 高贵的基础是始终如一的,并不是那么屈服于外界事物的变化无常。 • 在人类中间根据原则行事的人,只有极少数;这却也是极好的事,因为人在这种原则上犯错误乃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事。而这时候,原则越是具有普遍性,并且为自己确立了那种原则的人越是坚定不移,则由此而产生的损害也就蔓延地越广。那些出于好心肠的驱使而行事的人,为数要更多得多;这又是最好不过的,尽管仅只它本身并不能算是一个人的特殊的优点。因为这些有德的本能有时候是很缺乏的,然而平均看来,他们却同样地是在导向大自然的伟大目标,正有如其他的本能是如此之合规律地在推动着动物世界是一样地好。把自己最可爱的自我就定位在眼前,作为是自己努力的唯一参照点,并且力图使一切都以自利为轴心而转动的人,这种人乃是最大多数。在这一点上是不可能有任何不利的,因为这种人乃是最勤奋的、最守秩序的和最谨慎的,他们赋给了全体以支撑和稳固,从而他们就无意之中成了对公众有利的,这就创造了必要的所需并提供了基础,使得一些更美好的灵魂得以发扬美与和谐。最后,存在于一切人的心中的爱荣誉——尽管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得到发扬,那必定会对全体造成一种简直是奇迹般的迷人之美。因此尽管荣誉欲就其成为一个规律而使人以其他的品性都听命于它而言,乃是一种愚蠢的幻念。但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冲动,它却是极其出色的。因为每一个人在大舞台上都按自己占统治地位的品性而行动时,他同时也就被一种神秘的冲动所驱使,要在思想上采取一种自身之外的立场,以便判断他的行为所具有的形象在旁观者的眼中看来显得如何。这样,各个不同的群体就结合成一幅表现得华彩夺目的画面,其中统一性就在更大的多样性之中展现出它的光辉,而道德性的整体也就显示出其自身的美和价值。 第三节 论崇高和优美在两性相对关系上的区别 • 两种性别的人都结合有这两者(崇高和优美——囧才才注),从而一个女性的全部其他优点都将因此而联合起来,为的是要高扬优美的特性,而优美乃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参照点;反之,在男性的品质中,则崇高就突出显著地成为了他那个类别的标志。 • 女性对于一切美丽的秀媚的和装饰性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天生的强烈感情。 • 她们把美置于实用之前,并且很愿意把维持生活的节余转来储蓄,以便支付在争奇竞艳方面的消费。 • 深刻的沉思和长期不懈的思考是高贵的、但却是艰苦的,不大适合于一个其无拘无束的魅力就仅只表现为一种优美性的人。辛苦的学习或艰难的思索,哪怕一个女性在这方面有高度的成就,也会消灭她那女性本身所固有的优点,而且这一点还可能由于其罕见的缘故而成为一种受到冷淡的惊叹的对象,与此同时它却削弱了女性能用来对于男性施加巨大威力的那种魅力。 • 性倾向之中完全简单的和粗鄙的感觉,确实是十分直截地在引向大自然的伟大的目的的,而且当它完成了其要求的时候,它所给予人本身的就应该是直截了当地使他欢悦;然而,由于它那巨大的普遍性的缘故,它却很轻易地蜕化为放荡和轻佻。在另一方面,一种非常之精细化的情趣确乎是有助于消除人们狂热品性中的野性。同时,尽管它把这些只限定在极少数对象的身上,使之庄重得体,然而它却通常总是错过了大自然的伟大的终极目标;而且既然它所需要的或期待的要比大自然通常所提供的更多,所以它就很少去关心要使得感情十分纤细的人幸福。前一种心灵状态将是粗野的,因为它是朝向所有的异性的;而第二种将是冥想的,因为它实际上并不朝向任何人,而只是关怀着恋爱的品性在思想中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对象,并且用所有的高贵的和优美的品质把它装扮起来,而这些品质确实大自然很少能在一个人身上结合起来的,而且尤其罕见的是竟能把它们带给那个懂得珍惜它们的人、或许还是最配得上享有这些东西的那个人。由此便造成了婚姻结合的延迟以及终于完全被放弃了,或者是——也许更糟糕的是——在选定了婚姻之后,人们为自己所制造的那种伟大的期待并未实现时的那种忧伤与悔恨之情。 • 女性对于优美具有一种优异的感情,这是就其属于她本身而言,但是对于高贵,那却仅是以其在男性身上所发现的为限了。反之,男人对于高贵具有一种确切的感情,那是属于他的本性的;但是对于优美,则只是以其在女性身上所发现的为限。由此必定可以推论,大自然的目的就是要趋向于通过不同性别的品质而使得男人更加高贵化,并通过同样的办法而使得女性更加优美化。一个女性不必由于她没有能把握到一种高瞻远瞩、或者是她很怯弱没有能从事繁钜的工作等等而感到什么惶惑不安;她是美丽的,并且她接受了这一点,这就够了。反之,她却要求男人要具有所有的这些品质,而且她的灵魂的崇高性就仅仅表现在她懂得珍视她在男人身上发现的这些高贵的品质。 • 虚荣和风尚很可能赋予这些自然的冲动以一种错误的方向,使得许多男人们成了奶油小生,使女性们成了女书呆子或是女武士(亚马逊),然而大自然却总是力图把他们引回到它自身的秩序上面来。 • 假如女性的道德感能及时地发挥出来,取而代替大量枯燥无味的说教,从而使人能感受到什么是属于另一种性别的价值及其崇高的品质,由此而准备好要鄙视愚蠢的矫揉造作,并且除了成就而外决不把自己奉献给任何其他的品质。还可以肯定的是,她那强大的魅力一般地也会因此而有收获;因为不言而喻的是,女性的引诱力大部分只是对更高贵的灵魂才起作用,而其余的人则还不够美好,还不足以感受它。 • 当一切都达到极致时,男人对自己的优异性就可以大胆地说:即使是你不爱我,我也要迫使你不能不尊重我;而女性对自己魅力的权威也非常之有把握,就会回答说:即使是你们内心里并不高度评价我们,我们也要迫使你们不得不爱我们。 • 在婚姻生活中,配偶相结合就好像是形成了一个单一的道德人,那是被男人的理智和妻子的情趣所鼓舞和指导的。 • 所有由这些感受而得到的美好和甜蜜,都只是在一开始才具有其全部的强烈力量,但是随后就由于共同生活和家务操劳而逐渐变得日益迟钝,这时它就退化成为互相信赖的爱情;而这里面的伟大艺术就在于仍然能保持这些东西的充分的残余,从而无所谓的态度和厌倦都不会勾销欢愉的全部价值,从而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才唯有它是值得人们去做出这样一种结合的。 第四节 论民族性——就其有赖于对崇高与优美的不同感受立论 几无亮点,略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