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 浪子-落籍噶玛兰
- 章节名:浪子-落籍噶玛兰
- 页码:第32页
历来都说台湾是美丽之岛\宝藏之地,然而这岛曾经让康熙皇帝头痛了一会儿。 那是1683(康熙二十二年)的事。施琅拿下台湾的消息传到北京,大殿内,君臣正在想象狂风巨浪中一座岛的形状,他们都晕了船。 “此一块荒壤,无用之地耳,去之可也。”某大臣说,众大臣附和,点头如捣蒜。 康熙抚额,他从小就怕水,不耐烦地拂了手:“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众臣齐赞:皇上英明。 有人提议干脆把台湾租给荷兰人或西班牙人,省去麻烦。 要不是施琅气急败坏找皇上理论去,这孤岛搞不好真落入红毛口袋。只有施琅看出这弹丸小岛乃海洋穴道,丢了她,一块大陆迟早会被点穴。与其说康熙君臣因施琅的一席战略高论而茅塞顿开,不如这么说,他们真受不了他的纠缠。 所以,1684年,台湾纳入中国版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一府为台湾府,三县由南而北是:凤山县(县治在今高雄市)、台湾县(县治在今台南市)、诸罗县(县治在今嘉义市)。行政区规划毕,也派人治理,态度仍然消极。 台湾之开拓,经荷兰时期打底、明郑时代奠基,一路斧如风锄如雨。除了明郑末年曾抽丁前往大陆作战致屯垦速度衰退,又清定台湾后为消灭郑氏余烬,将文武官员、将卒及眷口迁回大陆安插,致使各省垦民亦有回流现象,一度造成垦业荒废之外,大抵而言,开垦脚步未曾停歇。清廷的冷漠与垦民之热情恰成天壤之别。 开拓趋势,由南向北,先西后东。至乾隆末年,西部肥沃平原地带已开尽,遂扩及较瘦狭地区及山麓,而后攀山越岭,直抵原住民世代生息之地。 引自 浪子-落籍噶玛兰 -------------------------------- 总是听到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话,但没有想到这句话所囊括的历史意味。
46人阅读
光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32页 浪子-落籍噶玛兰
-
第87页 朝露-黃虎旗
历史上找不到几个当官的像唐景崧这么倒霉——那些人不 管因何缘故倒霉总归是丢官掉脑袋吧,唐...
-
第178页 水證據:給河流
人遇風邪而流涕,逢哀傷而垂淚,因思念則飄浮。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