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
- 章节名:“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
宋代赵鹏飞《春秋经荃》于此说得最是明确:“《春秋》之作,为周也,非为鲁也”,且是一部“中兴周世之书”。 赵是从《论语》里孔子一句“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而断言孔子有复兴西周盛世之志,但无奈大道不行,一腔热血只好寓于《春秋》,又看到历史上鲁隐公时代正值周平王末年,天下日乱,中兴无人,于是“孔子悯悼衰世而作《春秋》。《春秋》,修中兴之教也”,所以,《春秋》始隐只是表象,其实质则是始于周平王的末年衰世。 引自 “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
83人阅读
isNull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尊王攘夷”和“借古喻今”:宋学主流
《诗经》自《黍离》之后,天下不再有《雅》(本属二雅的那部分诗歌被降格为国风),《尚书》...
-
“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
-
始隐新义:《春秋》不始于隐公
杜当初也是从《左传•昭公二年》韩宣子访问鲁国这件事入手,推论《春秋》的完成过程分为三...
-
以古史为时政作解:始隐而意在三桓
孔子如果想说清楚自己所处的时代,说清楚鲁国的当代史,那就怎么也避不开三桓;而要想说清楚...
> 查看全部2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