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再论文字下乡
- 章节名:再论文字下乡
- 页码:第24页
这一章讲的是文字在时间阻隔这种情况下的用处,上一章主要是空间。 两个方面的时间阻隔: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 记忆,是打破这两种阻隔的桥梁。但是记忆并不十分可靠,有时还是需要文字。而更进一步来说,我们人类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因了一个象征体系建立起来的。一个抽象的概念系统。 人为什么会发展出记忆的能力?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
人靠了他的抽象能力和象征体系,不但累积了自己的经验,而且可以累积别人的经验。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累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引自 再论文字下乡 象征体系存在各种形式,表情、手势、声音、符号等。大体来说,乡土社会是不太需要符号这个形式的,也就是文字。 记忆是选择性的,就像眼睛的焦点,对不关心的事情会视而不见。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中,需要记忆的事物是很少的,而且通常不需要文字的帮助。原因还是:这是一个稳定的熟人社群。
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所得到的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在一个每一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 引自 再论文字下乡 这样,老人对于年轻人的口头传授,就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
29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