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全书笔记(更新中2012-08-26)
- 章节名:全书笔记(更新中2012-08-26)
- 页码:第1页
这是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作者用三年做参与式观察得到的信息归纳出6个顺从执业者常用的策略,如下: 1、互惠。面对首先给予了恩惠、好意、信息、优惠等的人提出的请求,人们更愿意顺从 2、承诺和一致。如果人们认为某个方向跟自己已经做出的承诺是一致的,人们更愿意顺从 3、权威。要是人们把沟通者视为相关的权威或专家,会更乐意遵从其指示或建议 4、社会认同。如果人们看到有整句说明其他许多人,尤其是跟自己类似的人接受了建议,自己也会更乐意接受 5、喜好。人们更乐意答应自己了解并喜欢的人提出的要求 6、稀缺。要是人们发现目标或机会稀缺到一定程序,或是越来越难得到,会觉得它们更具有吸引力。 第一章 影响力的武器 一、固定行为模式 1、火鸡的触发特征——人类行为原则: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出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2、启发式判断——抄捷径:价格贵=东西好。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去分析我们短短的一天当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我们必须频繁利用我们的范式,我们的首选经验,根据少数关键特征把事情分类,一碰到这样那样的触发特征,就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 3、对比原理——以柔克刚:基于先前所发生事件的性质,相同的东西会显得极为不同 (先推荐最贵的商品,后消费者对较贵商品的价格便不那么在意) 第二章 互惠 1、互惠原理的保证:不管我们的行动结局是好还是坏,我们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 2、免费样品不免费,暗中把礼物天然具备的亏欠感给释放了出来,让人们购买一些哪怕并不是十分喜欢的产品(隐形说客) 3、互惠原理适用于强加的恩惠(出乎意料的赠礼)、触发不对等交换,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责任感,契约的履行),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4、互惠式让步:拒绝-后撤,先提出较大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再提出真正的较小要求(知觉对比) 5、如何防范: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那就不妨接受;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我们就置之不理(善意自然应当以善意回报,可对销售策略却没这个必要) 第三章 承诺和一致 1、苹果的饥饿营销 1)延长人们等待产品上市的时间,这就是消费者自己投入的一种承诺 2)费尽周折得到的产品会更加珍惜 参照大公司面试越来越多的应聘环节,加强对公司的承诺 2、言行一致: 1)优:言行高度一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初中挂钩,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和大多其他自动响应方式一样,为穿越复杂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条捷径 2)缺:由于自动保持一致是一种预先设置好的响应方式,所以碰到麻烦事的话,它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处安全的藏身之所:躲在死脑筋保持一致的城堡里面,我们总算可以逃过理性带来的折磨了。 “你现在忙么”-“不忙”-“那帮我做……”-“……” 为了使自己言行一致(维护形象)而不得不答应别人的请求 3、关于承诺的案例 1)玩具:玩具制造商利用了父母不让自己失信于孩子的心理 2)销售订单(预定)个人承诺是预防客户撕毁合同的一种重要心理机制 3)宝洁和通用食品大公司的正文比赛,写下对产品的表白。让消费者开始寻找产品值得称道的地方并加以描述。(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每当一个人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便产生了维持它动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4)演唱会广告不标票价,让粉丝反复打电话: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4、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因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它不光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使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 5、抛低球: 先给人一个甜头,诱使人做出有利的购买决定。而后,等决定做好了,交易却还没最终拍板,卖方巧妙地取消了最初的甜头。个人承诺能建立起一套自圆其说的系统,能为最初的承诺找到新的理由。(承诺一旦做出,就开始长长腿支撑自己) 6、将承诺公开化:人们会更忠于自己的公开决定(签承诺书,公开宣布自己的承诺) 7、在顺从业界,确保初步承诺最为关键。等人做出承诺,即站定了立场之后,会更乐意答应跟先前承诺一致的要求。故此,许多顺从专家会设法诱使人们预先站到一个立场上,这个立场跟他们之后提出的要求、要人们做的事情是一致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承诺都能同样有效地带来前后一致的行动。主动、公开、付出努力、发自内心、没人强迫的承诺最为有效。 第四章 社会认同 1、社会认同原理: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看到别人正在做,就角儿一种行为是恰当的,它为我们判断如何行事提供捷径,但也很容易遭到牟利者的攻击,因为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如罐头笑声(指电视台在播放情景剧时,在”观众应该笑“的地方插入笑声录音。 2、榜样的力量: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所以,要想把人说服,提供任何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1)表演的调酒师会在小费罐子里放上几张之前客户给的票子 2)电视台慈善捐款频道不断播出已经认捐的观众的名单 3)广告里提到有多少多少客户已经购买了自家的产品 3、什么时候最容易受社会认同原理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者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在审视他人反应、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中,会出现多元无知现象(在陌生人里显得最为突出) 1)受害者迫切需要帮助,全体旁观者却无动于衷: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每个人都得出判断,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 2)在需要紧急求助时,最佳策略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的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4、在观察类似的人的行为时,社会认同原理发挥最大的影响力(我们更倾向于效仿相似的人) 1)近来电视上普通人做的广告越来越多(普通观众构成了最大的潜在市场) 2)在校园筹款活动中,筹款人声称自己”我也是这里的学生“,暗示对方也会支持同样的事业 5、首先,我们似乎有这样的假设:要是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们必然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尤其在我们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很乐意对这种集体智慧投入极大的信任。其次,人群很多时候都是错的,因为群体成员并不是根据优势信息才采取行动,而只是基于社会认同原理在做反应。 =============导读部分笔记======================== 读书步骤 1、阅读一本书必须学习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写笔记 2、思考,让自己明确有意识地去浮想联翩,然后在其基础上开始提问,就联想到的一些内容、情景进行提问 3、提炼一个章节的本质核心 4、阅读他人的文字,应该在自己脑海中建立自己的画面。从自己的生活入手,从生活中找出作者在书上提到的相似行为、事件、人物。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