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页 形成中的心理——外部秩序
Strelizeia (Make every day counts!)
读过 童年的秘密
- 章节名:形成中的心理——外部秩序
- 页码:第52页
儿童总是通过物体的外部秩序而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他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最幼小的儿童的一个特点就是对秩序的热爱。1岁半或者2岁的儿童能清楚地指明一些东西,他们甚至更早就具有了这种能力,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需要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秩序。家庭主妇会说:我爱我的家,希望它一直是整洁的。主妇只是说说而已,但婴儿就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之中。这会干扰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婴儿可以一直意识到杂乱无序的情况,而成人和更大一点的儿童往往对此没有察觉。外界环境的秩序明显地影响他的敏感性,但当他更大一点的时候,这种敏感性也就消失了。所以这种敏感期是一个最重要和神秘的时期。 似乎让人惊讶的是,虽然儿童在敏感期会考虑到外部秩序,但每个人都会认为儿童天生是杂乱无序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源于这样的事实:婴儿不能指出他自己在一个环境中的位置,因为这个环境并不是他自己的。在这个环境中,教师是一个比他更有力的人,即不理解他并认为他是任性的一个成人。然而对于那些扯着嗓子哭喊无论这样安抚都不停止哭泣的婴儿,我们还见得少么?显然,在婴儿心里隐藏着成人所不了解的秘密。 如果没有准备一种适宜的环境以及婴儿发现他在成人中不能平静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有趣的表现形式就会变成一种痛苦的,难以解释的,没有节制的事情。一个敏感期的存在会通过儿童所遇到的障碍清楚的表现出来,大多数儿童在发脾气的时候多是由这样的敏感性引起的。 秩序在这里是指东西应该放在规定的地方,儿童具有秩序感意味着他已经认识到那些东西在他的环境中所安排的位置,并清楚地记得他们的位置。这也意味着他能够去适应环境,并熟悉所有的细节。我们内心希望有这样的环境,我们闭着眼睛也能到处走动,面对平静和快乐的生活来说,这样的一种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儿童来说,外部秩序是一个生与死的问题,但对成人来说它仅仅是一个有关是否快乐的问题,一个有关舒适的问题。但儿童会让自己处于一个适宜的环境胡总,他的自我活动并不是通过一些模糊的方式实现的,而是根据一些明确的指导去做。早期儿童应该在一个环境中获得方位原则,从而使他的精神在环境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儿童被赋予这种对外部秩序的敏感性,是通过一种内在感觉而形成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形成了他对相互关系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区别各种物体,而不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他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无法摆脱的混乱状态中。儿童的工作就在于人具有本能,这种本能让他自己去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式。同样的,儿童也被赋予学会正确说话的能力,而成人随着年龄增加使他自己的语言得到无限发展。人的心理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儿童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引自 形成中的心理——外部秩序
100人阅读
Strelizei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42页 形成中的心理——敏感期
与动物最大的不同是:儿童内部具有生气勃勃的冲动里,由此使他表现出惊人的行动。如果儿童失...
-
第48页 形成中的心理——心理生活
为了帮助儿童,承认并不需要去发展一些特别的观察能力,以便能够去解释它。事情将是十分简单...
-
第52页 形成中的心理——外部秩序
-
第67页 形成中的心理——内部定向
儿童并没有和我们相同的秩序感(注:不同于上篇说的儿童需要建立自己的秩序,这里是说对秩序...
-
第77页 形成中的心理——智力发展
成人总以为,儿童仅仅对艳丽的东西、鲜明的色彩和震耳的响声感产生敏感。确实这样的强烈刺激...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