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华人
- 章节名:第六章 华人
美籍华人历来是世界华侨大军中的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经历,清楚地体现出他们随身带来的文化与他们在美国所处的环境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可以追溯到基督降生之前的几千年。中国曾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世界上经济、技术和社会组织最先进的国家。中国在 11 世纪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在18 世纪之前部没能赶上。现存最古老的一本印刷的书,是公元 9 世纪在中国印刷出来的。中国的铸铁术比欧洲要早 1000 年,。在 10 至 12 世纪的宋朝,中国就有了钢铁工业,年产生铁十多万吨。马可 · 波罗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有 200 万人口的城市,而当时欧洲最大城市的居民也不超过区区 5 万人。晚至 16 世纪,中国仍具有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 海外华人的出现和这个伟大文明的衰落是相关的。两者皆自明朝 (1368 一 1644) 始。由充满改革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主宰的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特别是对大规模的企业,实行全面的控制。在明朝统治的最后一个世纪,中国人开始外流,形成首批规模颇大的华人社区。这些海外华人随身所带的技能和组织本领,使他们到处都能吃得开,但却加剧了中国的衰落和贫困。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大讽刺是,中国人在世界各国都能发财致富,但他们在国内却贫困不堪。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移居美国的华人,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省份,即广东省。而且,他们的籍贯非常集中,多属广东省 7 个地区之一的台山人。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差别很大的国家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原来那批美籍华人的语言是台山方言,类似广东语,但和中国通用的官话相去如此之远,以致互相难以沟通。尽管长期以来,中国的书面语言是相同的,但口语的差别相当之大,存在着许多彼此互不相通的方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居美国的华人,一般说官话,从而在他们自己和原有的在美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语言隔阂。 …… 跟随华人到美国的中国文化的另一特点,乃是对学识的敬重。帝制时代的中国,千百年来都通过教育和科举考试来选拔其文职官员,有学识的人备受尊重。美籍华人经历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在美国获得和充分利用高等教育,但在机会到来之前,他们就己有充分准备了。 引自 第六章 华人
5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