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页码:第1页
学者丁学良对大学制度的建设有一番精彩之论。他认为,大学本身作为一个制度,有几个核心的部分。首先,大学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担独立的法律责任,不管他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或是公私共建的大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显然,建立这样的独立机构之前,中国必须有相应的法律ーー这就像没有银行法就不可能有现代银行制度,没有公司法就不可能有现代公司制度一样,如果没有大学法或相关的法律,就不可能有现代大学制度。 \ 没有制度保障,也就没有学术精神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 张五常:学术文章有大小之分。大的不一定长,小的不一定短。大的重于泰山,不可或缺;小的轻于鸿毛,有等于无。大的凤毛麟角,小的多如海中沙。 \ 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小孩说真话是出于天性,而对于一个"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成年人来说,要说真话却必须克服诸多利益的权衡和考量。 \ 学者应当有自己的学术良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作为学者,在某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应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没有独立的人格,则不配称作学者;没有反抗世俗观念的勇气,则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文化成果。 \ 学术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方面: 首先是探究的学术,大学应当通过科学研究来发展新的知识,拓展人类的知识领域。 其次是整合的学术,把科学发现置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促进更多的跨学科交流和对话、发挥几个不同的相邻学科的综合优势,是当前学术界的一种急迫的需要。 第三是传播知识的学术,从事研究和出版著作,就意味着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教给别人。为了确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学术就必须持续不断的交流,而且要与教室里的未来学者进行交流。 第四是应用知识的学术,即便是最形而上的哲学和宗教也可以通过知识的应用而变成个人的内在的洞察力。 \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术是否会应用,而在于学者的工作是否符合人道的目的。任何有价值的学术本身必然蕴含了学者本身对世界的关怀和挚爱,学术是天下的工器而非个人的玩物,正如学者汉德林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困惑不安的世界不再能够负担象牙塔里搞研究的奢华。学术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学术自身的名词术语而是取决于它对世界和世界的服务。" \ 大学是社会的引领者,而不是跟从者;大学不应当成为世俗价值观念的附庸和回声筒,大学应当致力于解决当今世界的根本性命题。 \ 哈佛校训: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最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 \ 如果一个社会中只有官和商唱主角,而不给文化以一定的空间,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很难走出一条健康和平衡的道路。如果作为精英阶层的大学生也普遍漠视文化,而对权利和金钱顶礼膜拜, 那么平民阶层更是弃公民道德而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当这个社会的总体病症爆发出来的时候,我们再施加疗救已经来不及了。 \ 桑切斯:我们相信说服我们的对手,而不是击败他们。我们宁可把跌倒者扶起,而不是压碎他们,因为我们相信谁也不能掌握绝对真理。 \ 在生命与灵魂的意义上,孩子跟大人完全是平等的。我甚至以为,大人在许多地方应当向孩子学习学习他们的单纯、学习他们的善良、学习他们的真诚。至少我们应当尊重他们ーー千万不能把孩子当猴子来戏弄。那样做,不仅戕害了幼小的心灵,而且毒害了未来的社会生态。 \ 大人们一直自以为是地蔑视孩子,认为孩子幼稚、不成熟。然而究竟什么是成熟呢?成熟是否就意味着世故和圆滑、意味着现实和功利、意味着失去做梦的勇气?这样的成熟,我宁可不要。 \ 贺卫方:法律语词事关刑事被告人的地位,事关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甚至关乎法制的基本准则是否得以遵循。考察一国法治的程度,法律话语是否足够理性化乃关键指标之一。 \ 杰里米•波普:如果政治家和国家的公务员确信,他们不会有被新闻媒体在公众面前曝光而受到羞辱的危险,他们就愈益受到滥用权力以谋取私利的诱惑,而政治家在追逐这类好处的时候,总试图使新闻界保持缄默。 \ 新闻自由宪章 \ 我为老院子的命运而祈祷,它就像我们的祖父祖母。建筑是有灵魂的,有工匠的灵魂,也有居住者的灵魂。让我们为这些即将消逝的建筑祈祷,也为我们的灵魂祈祷。 \ 我来的地方有陷阱,有谣言,有钢筋水泥,有比钢筋水泥还要坚硬和冷酷的人心。 \ 丹麦哲学家齐克果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 尼采认为人生有三个时期,和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 宋代禅宗三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 生命的秘密在于寻找。 \ 今天中国最匮乏的并不是貌似高深的"思想"和"学术",而是直面现实、言说真相的良知与勇气。 \ 捷克作家克里玛:因为这是我的祖国,因为在这里有我的朋友,我需要他们正如他们需要我一样。因为这里的人们和我讲的是同一种语言,更因为我愿意继续写下去,作为一位作家更意味着紧密关注人民的命运,不能漠视它,应该为那些不能为自己辩护的人辩护......对国外能享有的那种自由生活,因为我并没有参与创造它,因此也并不能让我感到满足和幸福,正如我不可能感受到他们国家的悲哀一样...... 引自第1页
4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