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争、“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我看国学
- 章节名:文化之争、“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我看国学
1、当然,也不能说这些儒生只是些留声机。因为他们在圣人之言前面都加上了前缀“夫子曰”。此种怪诞的情形提示了儒学的精神:让儒士成为圣人的精神复制品。 2、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异。 3、科学家和圣贤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但寻求知识,还寻求知识的证明。不幸的是,证明使知识人人可懂,他们就因此丧失了权力。相比之下,圣贤就要高明很多。换言之,达到了“内圣”的境界;只是这些知和觉可靠不可靠却大成问题。 4、僧侣的权力比赤裸裸的暴虐要好得多,这我是承认的。虚伪从来就比暴力好得多。 1、普天之下,莫非王士,我不是王;率上之滨,莫非王臣,我又不是王。我总觉得这种解释还不如说我是个行货更直接些。 2、实际上,没有一种科学能经得起歪曲、滥用。但有一些学者学习西方的科学,就是为了用东方的传统观念来歪曲的。从文化相对主义,就能歪曲出一种我们都是行货的道理来。 3、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假如连这一点都不懂,他就是行尸走肉,而行尸走向是不配谈论科学的。 1、读完了《论语》闭目细思,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用我老师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驴耳”。我的这些感慨也只是招得老师生气,所以我是晚生。 2、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 3、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且已经不值得钻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钻得更深更透。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心晴朗朗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跳出手掌心、道德坠落与知识分子
1、思索是人类的前途所在,故此,思索的人,超越了现世的人类。但不是每一种写作或计算都可以...
-
道德与论战、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我看文化热
1、我们这个社会里的论战大多要从平等等讨论转为一方对另一方的批判,这是因讨论的方式决定的...
-
文化之争、“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我看国学
-
智慧与国学
1、我认为在器物的背后,是人的方法和技能,在方法和技能的背后是人对自然的了解,在人对自然...
-
理想国与哲人王、救世情节与白日梦、百姓.洋人.官
1、我是写小说的,我的风格是黑色幽默。举这个例子不是想表示我对哲人王深恶痛绝,而是想说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