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实在的本性
- 章节名:实在的本性
- 页码:第150页
什么是真实? 最终的实在是心灵或意识——唯心论者。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物质的存在,仅仅是因为他们能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影响。 笛卡尔是一个多元论者,他相信实体不止一种:物理意义上的身体、心灵、上帝。上帝创造了另外两种实体,除了上帝它们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笛卡尔形而上学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把不同的实体——心灵与身体联系起来。 斯宾诺莎:一元论者,因为笛卡尔无法解释心灵和身体两者怎样相互作用。 上帝已经事先安排好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正确的眼光和正确的影像,以使我们好像都注视着同一世界并且相互注视。然后上帝就死了…… 事实上我们从未真正彼此注视过,也没有所谓的世界存在。存在的只是我们个人的眼光、个人的单子,它们由上帝在先定和谐中创造出来并不断加以维护。 康德; 康德的认识论前提是我们所认识的一切都必须基于经验。他认为,世界本质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概念构建的,离开我们的经验,就不会有空间、时间、对象这回事。但这些事物的本性并不因此就依靠我们的想象。我们的心灵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构造的,即存在某些先天的规则,使得空间必须是属于我们的一种特定方式,因此时间和对象也必须是这样一种特定方式。 我们并非活在一个世界里,而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当我们专注于知识时,比如科学研究中,我们通过知性概念——它们是根据某些规则构造出来的——来感知这个世界;但是我们设计宗教信仰是,这些概念和规则就不适用了。 我们用不同的规则就有不同的世界 康德把形而上学分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自然和知识的世界,一个是行动、道德和信念的世界,两个世界都是理性的。 叔本华:这个形而上学二元论都是非理性的,知识的世界实际山是一个幻觉的世界,真实的东西是那些内在于我们的、让我们拥有欲望和激情、并驱使我们去行动的东西。康德相信这种内在力量的实在性——意志,这种意志是理性和遵守理性规则的。叔本华认为意志是非理性的。 叔本华的答案: 从意志力量中解脱出来——或是通过审美的超然境界或是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 目的论:世界最终有一个目标,而且世界正朝着那个目标发展。黑格尔:普遍精神力图通过人类历史来知道他自己是精神。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