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第一编 革命的心理因素 第一卷 第三章
- 章节名:第一编 革命的心理因素 第一卷 第三章
- 页码:第70页
迄今为止,科学还没有发现这样的魔戒,借助它的力量能够不通过纪律来挽救一个社会。当纪律已经内化为一种遗传因素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强力加以规则;但是,当原始的本能尽情宣泄,冲破由祖先费经年累月之功建成的种种屏障时,就只有靠一种严厉的专制才能重建秩序了。 作为上述断言的一个印证,我们可以举例最近在土耳其发生的一个与中国极为相似的实验为例。几年前,几个在欧洲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满怀爱国热忱,在一群军官的帮助下成功地推翻了苏丹的政权,尽管这一政权的专制程度是尚可忍受的。当时的土耳其还是个半文明半野蛮的国家,宗教仇恨和民族矛盾使这个国家四分五裂。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革命者们对规则的神奇力量像我们拉丁人一样虔诚,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建立起代议制政体来。 这一努力至今仍未取得任何重大成果,改革的发起者们不得不认识到,尽管自己信奉自由主义,但他们的统治方法却与苏丹政府所使用的方法并无二致。他们既不能阻止草率的处决,也不能阻止对基督教徒的大规模屠杀,他们甚至无法废除某种陋习。 因此而责备他们显然是不公正的,事实上,要想改变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而深厚传统的民族,他们又能做什么呢?在这个国家里,人们的宗教热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伊斯兰教徒虽然只占少数,却可以根据他们的法典合法地统治其信仰的圣地;在这个国家里,民法与宗教法还没彻底分离,对古兰经的信仰还是其民族思维得以维系的唯一纽带,要阻止伊斯兰教成为它的国教,谈何容易? 要想打破这种状态是困难的,因此,我们必然会看到这样一种状态,专制体制打着立宪的旗号掩人耳目地再次登台亮相——也就是旧制度将卷土重来。诸如此类的尝试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民族除非首先改造它的精神,否则就无法选择自己的制度。 引自 第一编 革命的心理因素 第一卷 第三章
122人阅读
远古翅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70页 第一编 革命的心理因素 第一卷 第三章
-
第56页 第一编 革命心理学 第二章宗教革命 五
卡特琳甚至没有想过,个人之见的宽容虽然困难重重,但毕竟是可能的,而集体之间的宽容根本就...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