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第一章 晚明文化和傅山的早年生活
- 章节名:第一章 晚明文化和傅山的早年生活
- 页码:第15页
李贽的朋友和追随者在文化领域大力宣扬自然流露的表现。汤显祖在为邱兆麟(字毛伯,1572-1629)的文集所作《合奇序》中写道:“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趋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汤显祖主张,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应以“步趋形似”为指归。他的这一主张,似乎直接针对明代中晚期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运动。 引自 第一章 晚明文化和傅山的早年生活 苏东坡在《自评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虽然苏与汤皆提及了著文需自然,需出于灵气。但这其中汤和晚明其他人士与苏东坡最大的不同,是晚明将“自然”作为了一个方法,一个达到“奇”的效果的方法。而苏则是将“自然”视为一种状态,一种随心所欲,快乐无穷的状态。 在我看来,晚明人士追求“奇”的风尚,有些太做作了。在他们刻意追求“奇”的时候,虽然强调“自然”,但有目的的“自然”,反而让人觉得非常不“自然”。这很像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晚明文人做作地追求“奇”这一风气,恰恰变成了他们的书法作品让人无法卒读、传世不多的原因。他们在寻求“逃脱”古代书法大师的路上走得太远,甚至可以说走偏了。
71人阅读
上世纪的云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5页 第一章 晚明文化和傅山的早年生活
-
第58页 第一章 晚明文化和傅山的早年生活
浦安迪(Andrew Plaks)在讨论晚明小说时指出:“这个时期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艺术家,面对文...
-
第219页 第三章 学术风气的转变和傅山对金石书法的提倡
在讨论读碑和古今的关系时,石慢(Peter Sturman)指出:“读碑是一种吊古行为,是对过去历史...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