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全部章
- 章节名:全部章
- 页码:第1页
1:如何画一条直线: 一:线条首尾加以强调 二:线条交汇时需要有轻微的重叠 三:完整画出一根线条 引自 全部章 非常好的关于设计师的线条的论述。
2:图的形指的是放置在纸张、画布或是其他背景上的元素或形态,而图的底是纸张上的空白部分。图形也可称为对象、形体、要素或者建筑实体。基底有时也被称为空间、消极空间、空白空间或者场地。 引自 全部章
3:图底关系要求由图形所构建的空间应该和图形本身一样需要精心推敲。所谓消极空间是指在图形布置完成后未成形的空间,而积极空间则是被塑造成对象的空间。 引自 全部章 图底关系的一种建筑学的阐述
4:当某些要素或者空间不是十分明了,但在外观上仍有所体现时——即便我们看不到全部也能设想它们的样子——这意味着它们是被暗示出来的。 5:图底关系在三维空间中所对应的就是虚实相生原则,这个原则指出,由实体布置生成(或者暗示)的立体空间,与实体本身一样重要,甚至有时比它们更重要。 一个三维空间,如果有明确的形态和界面感,或者内外界定清晰,则可以认为是积极空间。 6:人们在消极空间穿行,而在积极空间停留。 人们在积极空间中能够逗留更长的时间和进行更多的社会性交往,而消极空间则比别处更能激发人的运动意识。 7:郊区的建筑与空间环境彼此分离,而市区内的建筑则往往参考与塑造空间环境。 引自 全部章 积极空间由于人能认识到清晰的界面,所以有领域感,安全感,从而愿意停留并能激发出活动。
8:建筑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创造的空间。——路易斯 康 引自 全部章 建筑师对于关于“什么是建筑”这个经典问题的一句话阐述。
9:场所感:场所精神单从字面上来说就是指一个场所的特质,它通常用于描述一些因建筑风格或因特殊体验而令人难忘的场所。 引自 全部章 使用的配图是林璎的华盛顿越战纪念碑,一个特殊的场所精神
10:进入一个空间的方式会深刻影响人们在该空间中的感受。 11:通过“限制与引导”的手法来丰富人们在建筑环境中的行为感受。 引自 全部章 创造空间感受的方法,给予期待和引导,当最终获得实现时获得满足感。如同旅游自助行,安排行程,等待出发,当最终抵达目的地时,获得更多的体验。
12:建筑空间的设计要能够实现项目特殊的要求、体验或设计意图。 画平面图不要随心所欲,要认真标注,并设想会符合它应有的用途,为这个场所可能发生的特定行为进行定位,设计建筑去适应并强化它们。 13:空间设计师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而进行的空间组织或布局。 不仅仅要解决场地设计中产生的功能性问题,还需关注场地条件和周围的建筑环境。 引自 全部章 对于空间设计的功能原则的一些论述,结合了情感与体验。
14:建筑始于理念。 引自 全部章 概念永远,设计必须有意识及出发点。
15:图式是建筑创意的灵魂或核心概念。 图式能表示出体谅、入口位置、空间层次、场地关系、核心场所、内部环境、公共/私密区域、虚实空间…… 16:图式源自超越建筑的想象,它们应在建筑方案产生之前就生成。 一个充满想象的图式,不会仅仅取决于纯粹的建筑,它关注更多的是比建筑更重要的事物(理念、思想等) 引自 全部章 图式就是设计分析需要去处理提炼的内容。概括了空间结构,也有可能是设计概念。
17:设计概念越是独特,它可能产生的感染力就越大。 用独特的理念进行设计不仅不会限制人们去使用和理解你的作品,相反,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将自身的理解和特质赋予作品中。 18:任何设计构思都应该有多元化的解释。(建筑中的任何要素都可以作为设计的理由。) 楼梯:提供竖向交通/集会空间/经管雕塑/指向性的图案符号 窗户:框出美景、光线,引导人们欣赏风景/表示墙体厚度,描绘建筑结构体系/确定与其他建筑之间的轴向关系 柱子:结构支撑构建/确定交通流线/与其他不规则要素形成反差 引自 全部章 概念与构思的某些来源,更多的是建筑学的元素的引申处理。 19:注意绘图层次。(普通——细微,不要100%地详细绘图)
20:工程师倾向于关注与自身领域相关的客观事物,建筑师则更直接地关注人类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1:建筑师是铜材、工程师是专才。 引自 全部章 事实如此,结构师的思维完全不同。
25:应始终用设计概念来引导建筑的细部设计。(设计细部时,要想着怎样的设计才能表达和强化建筑的基本理念) 引自 全部章 有了设计概念,应把它用到每一个细节中。到处去用。
32:如果你想对一个建筑空间或元素赋予某种特殊的性质,就必须确保这种性质真实存在。 (如果想让一面墙给人厚重的感觉,先保证墙本身够厚。想让一个空间给人高耸的感觉,先保证它真的够高) 引自 全部章 正如大气一定先要有大一样
33:框定视野,而不要一览无余。 34:调子分明的图画(以不同的色调和阴影着色)比线条更能表达情感。 35::一个恰当的建筑自然、逻辑、诗意地生长于其所处的环境中。 36:以对比强化建筑的美学特征。 37:理解不同的方向所代表的不同意义,有助于强化对建筑的体验。 (东面:年轻、天真、生机 南面:活力、透明、简单) (西面:成长、好奇、智慧 北面:成熟、接纳、死亡) 38:静态空间能让人产生驻留感,动态空间能激发人探索的欲望(往往是不对称的)。 引自 全部章 以上不做评论
39:无论是以二维还是三维的形式,要想创造一个构图稳定的动态空间,在设计初期就要强烈意识到这个空间是动态的并且是不平衡的,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先把参照物设计成运动的,之后再创造一个次级的动势与之对比。(每个参照物都在某方面与漩涡形相对比的性质) 引自 全部章 有意思的观点,还不能完全理解
40:建筑学初学者认真地进行“点”和“块”的基础构图训练,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41:当你在处理平面布局、总图规划、立面造型、剖面位置或者建筑形态是遇到困难,应该把它放在一个二维或者三维的构图中加以考虑。 42:三个认知层次:简单、复杂、通过简单组合形成的复杂。 43:要创造丰富的建筑感受,靠的是精心对多个单元元素相互叠加或有机组合,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一些大体块。 44:一些正方形的建筑,其建筑侧立面以及房间在空间的组织上会有许多困难。 (静态性是一个正方形的空间与生俱来的特质,所以对交通流线的设计带来困难,很难让所有的内部空间都做到自然通风和采光) 45:建筑采光的高度、角度和颜色会随着日照方向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北向窗:所获日照通常没有影子,呈散射状,没有颜色或者稍稍带浅灰色。 东向窗:日照在上午最为强烈,因为此时日照高度较低,所以产生的光线比较柔和,且带有长长的影子,颜色一般是灰黄色。 南向窗:上午的后半段到下午四五点的日照强度时最大的,此时光线的色泽明确清晰,并且带有长长地、轮廓清晰的影子。 西向窗:下午后半段到傍晚时分,其收获的日照量最大,颜色是非常饱满的金黄色,能够渗透到建筑内部,有事甚至能穿越整个建筑。 46:窗户在白天看起来比较灰暗。 当你在做建筑的室外表现图时,将窗子的颜色表现得灰暗一些,这样能够增加画面的深度和真实感。 引自 全部章 不予评价
47:美更多的来源于构图中各种元素的和谐组合,而不是元素本身。 引自 全部章 整体大于细部,当然,更好的细部能给整体概念以提升。
48:创造不对称空间的平衡需要更高的驾驭能力。 49:一个出色的建筑,能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魅力。 50:几何形状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张力,这种张力能够影响我们对建筑环境的理解和感受。 (正方形:静态、无方向性 长方形:有方向性 圆形:全方向性和无方向性) 51:在一个小房间中设计交通流线,最好是直线穿越,并且让它在距离一面墙的几英尺处通过。(避免房间的主要使用者被穿越的交通打扰) 52:在进行项目汇报时,有效的方法是从整体概述开始,再深入到细节。 一. 陈述项目本身带来的设计问题。 二. 讨论你对于这些设计问题的评估、看法以及解决方案。 三. 描述你在设计过程以及过程中所收获的主要表现和想法。 四. 陈述你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构思或还未成形的想法,并附上简单的图表进行说明。 五. 呈上图纸,并始终将它们与你的构思联系起来一起详述。 六. 最后进行谦虚而自信的自我批评。 53:少就是多。少即是枯燥。 54:如果楼层的高度有所变化,一定要避免乱七八糟的“迪克 范戴克之步”。(三个踏步的高差通常是人感觉舒服的最低高差) 55:柱子不仅仅是结构要素,它们也是组织和塑造空间形态的工具。(定义空间界限、划分不同空间、区别交通路线和集合空间、作为内部空间的路标、、、) 56:通过剖面图进行设计。平面图展示的是建筑空间组织的逻辑性,剖面图则包含空间的情感体验。 引自 全部章 不予评价,参考
57:布置平面式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亮点在于处理好虚实空间的关系和解决交通流线的问题。 引自 全部章 对于初学者来说的点睛之笔,
58:所有的设计都要努力表达出时代精神。 59:两种迥异的建筑观。建筑师尊重现实的实践。 建筑是对人类通用知识的证明和肯定,以及对功能和材料的完全忠实的表达。 建筑是充满诗意的叙事。建筑像一部车子,满载着生动的故事;像一面风帆,传递着社会精神;像一个舞台,上演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 引自 全部章
60:无论是实体、表面还是空间,在细部与主体形态有所对比是往往会显得更加平衡或完整。 61:作为背景的建筑,或者说城市背景中的建筑物,是最为常见的建筑。 作为前景的建筑,或者标志性建筑,则是指那些在城市中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建筑。 引自 全部章
62:建筑师街道的外墙。 引自 全部章 看看欧洲城市里的广场,就能明白。 63:建筑师大器晚成。
36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