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系统1与沟通
- 章节名:系统1与沟通
- 页码:第58页
“摩西上方舟时,每种动物各带了多少只?” 引自 系统1与沟通 居然眨眼之间就进入“摩西错觉”。记得年初的时候看《眨眼之间》,从现象的角度分析了这种大脑的神奇能力,一瞬间,甚至在意识还没有觉察的时候,都不需要费力去思考,就能够自发的完成对已有的知识建立的网络的访问,并且根据进化得到的一系列机制,直接给出某种系统化的计算机化的参考建议。 《Thinking,fast and slow》从现象深入到“硬件”之上一个抽象层次的具体运作机制,幸亏有这样强大底层支持机制,否则一切都要使用最高层次的意识的注意力,估计计算效率就低到不可用了。 像摩西错觉这种底层机制,我觉得是大脑自然而然的通过建立知识网络,建立一个更高的层次,在这个抽象层次,大脑将有联系的知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抽象模式,就像在图文编辑软件里把几个图形编组,然后在不拆散原有编组的情况下,只将操作施加于整体,引用的时候也是直接就可以复用已经建立的抽象模式,知道新的联系出现,用到的概念都是更低层次的时候,又可以打散已经建立的分组,后者建立更复杂的连接网络;而我们的神经网络之间的连接,显然不只是像图文编辑一样2维操作,理论上应该可以拥有无数维。 要进化出这样的机制,也难怪从大脑容量和我们一样,到能够像我们一样思考,还需要那么长的时间,空白的大脑光有脑容量肯定没有什么用,需要从大脑到基因的层次建立起真正适应生存所需的机制,更底层只需要自然的突变就可以了,进化会淘汰所有不对的。所以个人觉得再底层和系统1系统2这一层虽有联系,的确也该是不一样的学科了。
我们能相互交流,因为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文字的运用水平都相当。 引自 系统1与沟通 借助之前阅读的《眨眼之间》和自己的很多知识、实践和思考,最近半年多一直也在考虑沟通、表达和理解的问题。这句话可以说甚合我意,我猜想我完全知道通过这么一小段话作者所要表达的那些知识和概念,完全不需要说更多,只看这句话就可以沟通交流了。不愧是大师级的丹尼尔·卡尔曼,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知道,而且可能正是因为他们的探索,我们今天才能在没有阅读他们的书籍之前有一点点知道和理解。 以前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表达的时候要简洁,会在想,到底什么程度能称之为简洁呢,问题是别人确实没有真正理解你所想表达的,你自己就能感受到这个事实,共识其实只是表面的。表达和沟通就像考试、打仗一样,要知己知彼,简单的语言和表达就能实现顺畅的沟通,只会存在在一种情况下,就是对于要沟通的内容,双方拥有相当的知识和表达水平,对同样的表达方式有一样的理解,而且相关的常识也接近,否则视图用简单的语言就能实现顺畅的沟通,就等于对牛弹琴,在这样不对等的情况下要实现顺畅沟通,就需要用双方有共识的知识,逐步磨合,最极端的情况应该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完全理解自己最深奥知识的最简单表达,不得不对他进行持续几十年的严谨正规的教育,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可以勉强称为沟通的过程了,只有先建立“共识”,实际上才可能顺畅沟通。 就像之前想过的,作为一种竞争优势的机制,首先支持并且使得我们能够互相交流,是最伟大的,但是实际上他也留下了一个可以克服的障碍,借助常态提供的背景知识的沟通,实际上对于违反常态的问题察觉速度太快了,而很多时候不去思考背景之间的差别,就容易在沟通中武断。……
liuwill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前言
只是看了前言,就可以感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智慧、知识还有谦逊。在前言...
-
第22页 熟练度和注意力
当你对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 熟练度增加,个人觉得也是一...
-
第58页 系统1与沟通
-
第220页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一个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第一感觉觉得在...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