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 页码:第2页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泰利·理查森那样用傻瓜机和打顺光就能帮大品牌拍照的。 身为摄影师想拍到真实且特别的照片,则必须和新人一样早起,甚至更早。到现场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先确定主光源的可能性,也就是观察现场所有已经存在的光线。如果有窗户的自然光是最好的,否则则可以利用日光灯,或是既有的照明设备作为主灯,再以自定义白平衡的方式校正色彩。 拍照的站位也是婚礼跟拍需要预先观察、判断的重要环节。在新郎来迎娶前,摄影师必须实现了解现场有哪些位置并妥善安排,才能在伴娘与新郎玩迎娶大考验。新郎将捧花交给新娘、拜别父母等重要时刻、快速而准确地取得精彩画面。 请新郎在抵达新娘所在位置前5~10分钟前告知,我们才能拥有充足的时间提醒要请新郎下车的孩童(或是女方亲友的某位男丁)和鞭炮手准备到门口迎接新郎的到来。你可以拍下浩浩荡荡的礼车阵势。 拍摄时可以采用低角度的蹲姿,因为这样的角度角度不仅可以拍到新郎下车的神态,还能更贴近孩童的高度,特写孩童腼腆、可爱的表情。 有时新郎会因为过于紧张,导致下车的速度很快,你可以适度请新郎放慢脚步,并且告知新郎接下来该做的事情,提供流程与行事方向,借此缓和情绪。 在拜别的时刻新人与家人,情绪细腻且敏感,若光线许可我会尽可能使用现场光拍摄。如此拍出的照片,会呈现一种如圣像绘画般的庄严、肃穆与宁静。为了有效运用现场光,在拜别之前,须事先观察好现场光线。 让镜头跟着人,而非人跟着镜头。 新娘拜别父母出家门以后的行程摄影师除了随时要注意新娘以外,也要观察其他人的反应,寻找可以说故事的感人画面。 盖上头纱时,要注意将镜头置于能看到新娘表情的位置。如果新人是跪着盖头纱,不要迟疑,立刻躺下拍吧。这样由低到高拍得角度才能拍到新娘和父母亲的表情,站在旁边拍是什么也拍不到的。 家附近的人文街景难保在很久以后还能保留现场的模样,如果有一张当年离开的照片,能对新人产生极大的意义。 让自己保持坐在新郎和新娘前面,随机观察现场环境,找寻可以利用在画面中的素材,并且提早到达所要拍摄的定点,守株待兔。 每个房间大小不一,光线不一,在新郎和新娘就坐之前,摄影师一定得先找出最佳的拍摄位置并且站定,将相机设定到位。 喜宴是另一个全然不同且变幻莫测的战场。最重要的还是观察光线以及场地布局。负责收礼金的人通常是新人互相信赖的好友或至亲,可以记录下它们笑脸迎宾以及埋首工作的辛苦模样。 播放成长MV时,建议摄影师可以先到主桌,将父母充满欣慰,或者感动落泪的画面拍下来。行有余力也可以绕场一圈,拍一些亲朋好友的表情。 当宴客厅打开的刹那,迎面而来的挑战就是光线的大幅改变。 注意现场光线的方向,尽可能捕捉新郎充满期盼与幸福的眼神。不要害怕逆光,因为只要相机设定正确,逆光照样可以拍出很有感觉的照片。 随时记得一件事情,新人会很希望看到那些自己不在现场,看不到的画面。因此,摄影师便是他们当天的另一双眼睛。 当新娘和家长走到新郎面前并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之前,少不了会对新郎耳提面命。此时要注意新郎、新娘,以及新娘家长这三者的表情变化。在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时,可以特写三双重叠在一起的手,家长的、新娘的还有新郎的,这样的画面极富深意。 摄影师的双眼一方面要紧盯着取景窗内的状态,眼角余光还要注意抛散花瓣的频率,准确地在大把花瓣于空中飞舞时按下快门,并且要随时注意光线的方向,当新人逆着光和光线交错的一瞬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照片。 当新人抵达舞台,接着是常见的活动,长辈或亲朋好友给新人致辞送祝福。此时,除了捕捉新人的神情,也别忘了巡视台下的亲朋好友,以训练自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捕捉到最多元且有意义的画面为目的。 试着假想自己如果是新人,此刻会有怎样的心情?揣摩新人的想法,自然能产生灵感,对各个时间点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情早一步有所准备。 接受祝福后,新人会上台感谢父母。这时的重点是务必掌握到新人父母聆听时感动的神情。 交换戒指时,尽可能尝试多元化的可能性,这样就能获得不一样的效果。我个人偏好低角度特写手部动作,朦胧的背景是新人充满幸福笑意的脸庞,我也会想办法绕到新人后方,运用舞台灯光和宴会厅和宴会厅挑高的屋顶,营造出华丽壮观的感觉。 宴席开场后,可以绕到司仪准备的地方看一看,或许麦克风下面会有可以说故事的题材。因为那里是司仪的秘密基地,那里可能会充斥着一些手写小抄本、笔记,或者准备等会儿用于节目里的小道具,又或者是朋友想要偷偷给新人的惊喜,当你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这些小心意拍下来,交件时一定能让新人感动莫名。 新人二次进场时,摄影师要有和宾客卡位的心理准备,建议用广角镜头营造现场热闹、欢乐的氛围。 丢捧花,我个人习惯是请新娘不要在第一次就抛出,而是先做假动作。另外,请新娘将捧花从左肩或是右肩抛出,避免从头顶高举丢出,否则手高举的时候很容易挡住脸部而错失记录精彩神情表情的机会。 抽捧花,这种拍摄压力不大,只要把握好新人以及参加者的表情起伏变化就没有太大问题。如能拍到抽中捧花的人表情,照片会更有说服力。 敬酒, 敬酒时,可将重点平均分配给新人和来宾,避免画面一直绕着新人拍。新人其实也会想看到来宾热情祝福的画面。因此建议你不妨注意那些动作特别大、表情特别丰富,或者话特别多的来宾,那些可能就是和新人交情比较深厚的人。 必要时,不要害怕站到椅子上拍,因为那样才能拍到新人和宾客打成一片的画面。 送客,最主要的两个拍摄重点是新人和朋友道别时的互动。 先拍了再说:记录下最重要的时刻,远比任何事情重要。玛格南的摄影大师约瑟夫·寇德卡说过一句话,“我总在所站的位置先拍一张下来。”他说的这句话对婚礼跟拍摄影师来说,是必须要随时记住的事实。当你看到“似乎有一张好照片在那里”,不要犹豫,先拿起相机拍了再说!不要想构图,不要想如何打光,不要去想当下相机的设定是否正确,总之,先迅速地拍一张下来。因为,我们无法确定这个好画面会持续多久,也不确定它是否会再发生一次。先拍个几张,如果还有时间,我们再来构思是否该调整相机或者闪光灯的设定。 如果将摄影师在某种程度上比喻为狙击手,除非当下的活动场景热闹且复杂到没人有闲工夫去注意,否则过度使用闪光灯就等于暴露了摄影师的存在;而摄影师的存在感越强,被摄者就越难放松心情专注于他们原有的动作和行为上,我们也就更难拍到好照片。 不知道如何打光最正确时,就用自己最有把握的方式。绝大多数的婚礼场合,我都是使用跳灯,通过墙壁或天花板等发射光的形式照亮被摄者,这些光线比较柔和,不会产生难看的投影。 不能完全依赖液晶显示屏,过分依赖它导致拍摄时思考变少了。 优秀的摄影师应该训练自己对拍摄效果十拿九稳。在每一轮射击前,应该确认各项效果以及设定值没有太大问题。也就是说,只剩下构图和拍摄者部分需要伤脑筋而已。 人的外在形貌是他内心的肖像,脸是整个性格气质的表达显露。而手,是人的另一张脸。 广角镜头的真义:无论把主题放在前景和后景,掌握一个多数时候适用的原则,尽量离前景近一点!至少让前景占画面1/3。 例如儿子帮父亲调整领带(或反之),是表达关爱的一种举动。此时要靠近拍摄比较能传达那种细腻的情感交流,他们可能会腼腆的笑着说:“这有什么好拍的。”记住!当人们对你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时,通常表示那里就躲着一张很棒的照片! 曲终人散还是有故事,在你完全离开现场之前,相机绝对不要收起来。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