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页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匀称之美
- 章节名: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匀称之美
- 页码:第357页
在《埃涅阿斯纪》整部作品中,存在三种明确的结构形式: 1、各卷诗歌的轮现模式。偶数诗卷较之奇数诗卷更加严肃和富于悲剧性质,而奇数诗卷要轻松些,起到缓解张力的作用。那些在读者记忆中突出的著名诗卷都是偶数诗卷,比如第二卷特洛亚的毁灭,第四卷狄多的悲剧,第六卷冥府之旅,第八卷早期罗马总览,第十卷的大战,并帕拉斯、劳苏斯和墨赞提乌斯之死,第十二卷最后的争斗与图尔努斯之死。通过节奏的变化,维吉尔强调了这些章节的重要性。 2、通过前、后半部诗歌中各卷——比如第一卷和第七卷,第二卷和第八卷,第三卷和第九卷——的类同与对比,形成平行对照的结构形式。 3、维吉尔把诗歌各卷的轮现模式与整体相对应的前后二分模式结合起来,将整部史诗一分为三而各据其四,这是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手段。因此,《埃涅阿斯纪》变成了一出三幕剧:第一幕包括前四章,讲狄多的悲剧;第三部是最后四章,将图尔努斯的悲剧;这两幕之间是诗歌的中心部分,在这里,长长的荷马式的情节(比赛、冥府之旅、类举和对盾牌的描述等)被重新组织起来并加以转化,以展示罗马及其历史的光荣,描述古代的意大利与赞美奥古斯都和新的黄金时代。毫无疑问,这种三分法乃维吉尔精心为之,用以避免整部诗歌突兀的裂分成流浪的“奥德赛”和战争的“伊利亚特”两部分,使得他可以在史诗的正中心部分强调罗马和奥古斯都的战争。这是其结构与内容相结合的一个绝佳证明。 在单卷诗歌中,维吉尔也同样通过轮现的手段,引入有效的比照。
rei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2页 《埃涅阿斯纪》的解释传统
德国人和美国人对《埃涅阿斯纪》的解读路向不同,问题在于两国人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的差异:德...
-
第128页 《埃涅阿斯纪》卷五与《埃涅阿斯纪》
只有在公元前3世纪,当罗马扩张的动力使其密切的接触到希腊及其文化时,罗马人开始声称自己是...
-
第357页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匀称之美
-
第377页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匀称之美
根据达克沃斯教授的分析,近似黄金分割的比例在《埃涅阿斯纪》中出现了1044次,其数值范围在0...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