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言语第二
- 章节名:言语第二
- 页码:第108页
62、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笺疏】 (二)《初学记》一引《淮南子》曰:"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注云:"言其光在桑榆树上。"嘉锡案:当是天文训之文,今本脱去。《后汉书》冯异传:"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李贤注:"《淮南子》曰:'至于衡阳,是谓隅中。'"又前书谷子云曰:"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当参天。今已过期,尚在桑榆间。"桑榆,谓晚也。 (三)《文选》二十四张茂先《答何劭诗》曰:"自昔同寮寀,于今比园庐。衰夕近辱殆,庶几并悬舆。散发重阴下,抱杖临清渠。属耳听莺鸣,流目玩鯈鱼。从容养馀日,取乐于桑榆。"右军之言,似出于此。散发岩阿与陶情丝竹,虽风趣不同,而所以欣然自乐,以遣馀年,其致一也。谢安晚岁,虽期功之惨,不废妓乐。盖借以寄兴消愁。王坦之苦相谏阻,而安不从。至谓"安北出户,不复使人思",正愤其不能相谅耳。惟右军深解其意,故其言莫逆于心。案右军尝谏安浮文妨要,岂于此忽相阿谀?盖右军亦深于情者。读《兰亭序》,足以知其怀抱。本传言其誓墓之后,徧游名山,自言当以乐死。是其所好不在声色,"丝竹陶写"之言,殆专为安石发也。然持论之正,终不及坦之。读者赏其名隽可耳。 引自 言语第二 人值暮年,不知所托为何?右军洒脱,非今人所及。
97人阅读
夕颜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99页 言语第二
52、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
-
第102页 言语第二
55、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
-
第108页 言语第二
-
第115页 言语第二
70、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
-
第116页 言语第二
7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 查看全部4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