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 感情的混乱
renard dit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 章节名:感情的混乱
- 页码:第115页
真是没想到啊没想到,窝在图书馆温暖的空调里,外面的天下着雪,竟然看到这篇茨威格笔下的禁忌之恋,虽然说是小说,还是感觉有真实的痕迹。下面这段是能引发共鸣的…而且又让我忍不住思考需不需要把喜爱的事物变成谋生手段这件事。
正因为我父亲在那座北德小城里是个中学校长,我在家里看到人们把教育视为谋生的手段,所以我从小就憎恨各种语言学:大自然依照自己神秘的使命,要保持人的独创性,总让儿子对父亲的倾向怀有反感和嘲笑。它不愿平平稳稳荏弱无力的遗传,不希望就这样延续下去,代代相传。它总是在同类人当中先制造矛盾对立,只允许后代经过艰难而有益的弯路才进入前辈的轨道。 老师不是高高在上地坐在椅子上讲课,而是像大学生似的非常洒脱地坐在一张课桌上,一条腿虚晃着,他身边聚集着年轻人,每个都是随便找个座位坐下,似乎兴致勃勃的倾听才使他们先前的散漫模样固定成为现在形象生动的静止不动的样子。他们想必原来正站在一起说话,突然老师跃上桌子,在那居高临下的位置上用话语像套索似的把他们拉了过来,让他们着了魔似的一动不动地拴在位子上。只消几分钟,我便忘记了我是不召自来,我自己也感觉到他的讲话像磁铁一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令人陶醉;我不由自主地往前走去,以便看清他在讲话时两只手作出的包含一切、拥抱一切的奇怪手势。倘若有一句话以逼人之势吐出,这两只手便像翅膀一样张开,颤动着伸向高处,然后渐渐地以一位指挥家令人平静的姿势富有音乐性地向下飘落。 引自 感情的混乱 读这段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脑海里代入了《死亡诗社》的样子,他们跳上书桌在山洞里读诗,那时候虽然年纪小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但这些画面偏偏印象极其深刻。
话锋突然一转,演说者冷不丁地冲着我们说了起来:“你们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我的课不按历史顺序从头开始,不从亚瑟王和乔叟开始,而是一反常规从伊丽莎白时代的诗人开始讲起?你们明白了吧,我首先要求你们熟悉他们,深入体验这些最为生动活泼的东西。因为没有经历便谈不上语言学上的理解,不认识生活中的价值么,就谈不上单纯语法上的词句。你们这些年轻人,你们想征服一个国家,一种语言,首先得看到这种语言最高度的美丽形式,看到这个国家青春时期最强有力最富激情的状态。你们必须先到诗人那里,到创造这种语言并使之臻于完美的人那里去,去倾听这种语言。在我们开始分析文学作品之前,你们先得用心灵感觉到它正在呼吸,生气勃勃,因此我中冲这些天神着手,因为英国就是伊丽莎白,就是莎士比亚和他同时代的那批诗人。先前所有的诗人只是酝酿准备,以后所有的诗人只是这真正大胆的跃入无限境界的飞跃之后,步履维艰地尾随而已。” 引自 感情的混乱 读到这里突然就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学习 一门语言了,懂了单词发音语法这些必备的规则后,就应该去接触这个文化最璀璨的那部分,点亮自己对它所有的激情,你得相信自己所学的语言原来可以迸发出如此惊人的美丽,曾经有人用它写下过这样动人的篇章,然后你爱上了它,自然会想要学好它!以后如果我教外语,就一定把这段原文贴出来第一堂课上发给学生……而我现在读书的感觉大概就是像文章里面的,原来的学渣突然发现书中原来另有一番天地,原本很差劲的自己也突然有了热爱的东西,血液里拼命渴求更多的经典作品,想看到更多。
那天晚上我不再出门,是啊,我忘了吃饭,忘了抽烟。我一下子就从箱子里把碰巧也装了进去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取了出来,(几年来第一次)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那次讲课大大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读着这些韵文,以往从来没有这样读过。有谁能解释这样的变化?可是一个世界蓦然间从这些诗句里向我展现,字字句句向我跳了过来,就仿佛它们寻找了我几百年。诗句顺着一股火焰的波涛吸引着我,一直进入我的血脉,使我像在梦中飞翔,太阳穴上感到那种奇特的放松的感觉。我感到一阵寒噤,索索发抖,我感到血液更加温暖地流遍我的全身,就像我突然热病缠身——所有这一切以往从未在我身上发生,其实我什么也没有经历,只聆听了一次热情洋溢的演讲而已。……我是碰巧拿起了《科利奥兰纳斯》这个剧本,我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位罗马人最与众不同的一切性格特点:骄傲,自大,愤怒,嘲笑,讥讽,感情中的一切盐分,一切铅质,一切黄金,一切金属,这是我简直晕眩了。倏然间我像着了魔似的也感悟这一切,理解这一切,这是一种多么新鲜的欢乐啊!我读啊,读啊,直读到眼睛刺疼,我一看钟,已经三点半了。一种新的力量使我所有的感官兴奋了六小时,同时也麻醉了六小时,这种力量简直把我吓了一跳,我连忙把灯熄灭。但是在我脑子里这些图像依然在熊熊燃烧,继续颤动个不停。 准七点我就去拜访他,我这孩子第一次迈过这道门槛,浑身哆嗦得多么厉害!世上再没有比一个少年所怀的崇敬更激烈的了,也再没有比他们的忐忑不安的羞怯更胆怯更富女人味的了。 引自 感情的混乱 直接点明这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互动和文中的我的困惑。
我渴望着——不,我从来也说不清楚,我到底渴望什么,希望什么,要求什么,追求什么,我热情洋溢的全身心的奉献到底希望得到他什么关切的表示。因为,倘若纯粹把崇敬的激情倾注在一个女人身上,那么无意识地总是在求得肉体上的满足,大自然形象地以占有肉体作为最高的结合。可是男人和男人之间表现出来的精神上的激情,这种无法满足的激情怎能得到充分满足呢?这种激情就焦躁不安地围绕着被尊敬的人物转来转去,一个劲地迸发出新的激情,永远也不会因为作出最后的奉献而得到平静。感情一直在倾泻,可是永远也倾泻不尽,就一直像精神一样永远得不到满足。 引自 感情的混乱 下面这段是老师即将坦白自己只能爱上同性的秘密,还有一些不可告人有关性欲在他看来是丑事的秘密,然而却被人阻止了。
我已经感到秘密就近在咫尺,它那灼热的呼吸已经吹在我的脸上,现在它又离得那么遥远。可是它的阴影,它那沉默不语无法看透的阴影还在四处游荡,沙沙作响。我感到它凶险地呆在屋里,像只猫儿轻手轻脚地再屋里悄悄地爬行,总是呆在那儿时刻准备着跳起来,扑出去,跳开去,老用它那带电的皮毛扫着别人,使人慌乱,热乎乎的,可是鬼气森森。 引自 感情的混乱 茨威格在这篇文章里对于情欲的坦然,和一些道德伦理上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此坦诚相告的方式,真的有震撼到我。我一直记得文中有段文字,大概说这名老师被分成两段,上半身活在白日里终日与年轻的学生相伴(当然作者很快把这比作是坦塔罗斯的痛苦,只能看到却永远接触不到的灾难),而下半身却终日与社会最底层的那些不知来历的人厮混,似乎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活。“白天无暇可击地保持以为大学讲师严肃庄重的态度,夜里去逛那罪恶世界,在摇曳的街灯的光影里经历羞于见人的冒险奇遇……可是欲念又一次次地驱使他去干那暧昧危险的勾当。”似乎上瘾,无论是赌博还是性爱,不可摆脱的痛苦与快感,都是他笔下驾驭得当的主题。
四十年前的那天晚上,这位最最可敬的人把他的命运像枚坚硬的蚌壳似的展现在我眼前。从此以后,我觉得我们的作家和诗人在书里叙说的异乎寻常的事情,戏剧在舞台上演出的可歌可泣的悲剧,我总觉得全都宛若儿戏,无足轻重。这就是为了方便,出于怯懦或者过于短视,以至于他们大家总是只描绘生活的上半部光辉普照的部分,那里感官公开而又合乎规则地起着作用,而与此同时,在生活的地窖身处,在心灵的洞穴和沟壑里,激情的真正危险的野兽磷光四射地东奔西突,在隐蔽的角落以光怪陆离的各种方式纠缠在一起,或是互相融合或是互相撕裂?是不是妖魔似的冲动发出的灼热的耗人精力的气息,那滚烫的热血发出的浓雾,使他们惊惧?是不是他们害怕人类的溃疡会玷污他们过于娇嫩的双手?抑或他们的目光习惯于半明半暗的亮光,不再往下搜寻这些滑不留步,危险万分,布满腐朽的阶梯?可是对于熟知情况的人来说,再也没有比探寻隐蔽的快乐更大的快乐,再也没有比围绕在险境四周的战栗更为强劲的战栗,再也没有比由于羞耻无法摆脱的痛苦更为神圣的痛苦。 引自 感情的混乱 还有一段作者对于女性通奸的看法,我感觉在他的作品中也很多次出现此类场景,有必要记录下。
我一向憎恶通奸,倒并不是由于一种强词夺理的道德,不是由于古板拘谨,端庄贞静,也不是因为它意味着在暗中行窃,霸占别人的身体,而是因为,几乎每个女人在这种瞬间总是出卖她丈夫的最深的秘密——每个女人都是大利拉(注:《旧约》中大力士参孙之情妇,受非利士人贿赂,出卖参孙,把参孙的弱点告诉她们,致使参孙被擒。参看《旧约·士师记》第十六章),偷走了被欺骗的丈夫的最人性的秘密,把它告诉一个陌生人,暴露她丈夫的力量所在,或是暴露他的弱点(参孙的力量在他的头发,剃去了他的头发,他就荏弱无力)。我并不认为女人委身于他人是个背叛,背叛在于,她们为了自我辩解,几乎总是掀起遮盖丈夫阴部的遮羞布,就仿佛在这浑然不觉的丈夫熟睡之际让好奇的陌生人对他报以嘲讽的幸灾乐祸的讪笑。 引自 感情的混乱 依然相对这篇文章里提到的几个有名的文学人物(其实我都不认识捂脸…)做个整理。 莎士比亚(这个太有名了,可是我感觉对他还是一无所知。看完这书超想借他写的文章看啊……) http://baike.baidu.com/view/2120.htm 杰弗里·乔叟(1343—1400),英国诗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560467.htm 本·琼森(1572—1637),英国戏剧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673548.htm 百度百科上先查出来,今天略晚,日后好好看。 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英国戏剧家,诗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685500.htm 菲力普·马辛杰(1583—1640),英国戏剧家。 http://de.wikipedia.org/wiki/Philip_Massinger 维基英文版,之前还想说英国戏剧家可比德国画家好找多了… 菲力普·锡德尼(1554—1586),英国诗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692680.htm 托马斯·基德(1558—1594),英国戏剧家。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omas_Kyd 英文版更全一点。 约翰·海伍德(1497—1580),英国戏剧家。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Heywood 埃德蒙德·斯宾塞(1552—1599),英国诗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692711.htm 瓦尔特·惠特曼(也有名,不过同补充小知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1487076.htm 华格纳: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的人物,浮士德的学生,一个死抠书本的学究。 瓦尔普尔基斯之夜:《浮士德》中具有魔幻色彩的场面。
renard dit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7页 看不见的珍藏
对艺术古玩商提到的几个艺术家做个小整理吧。 圭尔奇诺(1591—1666),原名乔万尼·佛朗切斯...
-
第45页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除了惯常对女性心理细腻的描写之外,这次还加上了对赌徒心理和行为绝佳的描述,意料之外的精...
-
第115页 感情的混乱
-
第209页 里昂的婚礼
发生在1793年有关一对恋人在战乱中结婚而带给整个即将面临死亡的“犯人”以希望和丰富的情感...
-
第221页 无形的压力
虽然外界的评价一直说茨威格善于描写女性心理以及艳情的画面,不过这篇感觉也很像他的一篇自...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