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设计史叙述的学理依据
- 章节名:设计史叙述的学理依据
- 页码:第1页
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设计实践 “设计”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普遍使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而且是英语“design”在现代汉语中的对于译语。所以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查不到“设计”这一词条。在比《辞海》早出版11年的《朗曼现代英语词典》(Owen Waston,ed.,Longman English Larousse,1968)对“design”的定义是:“设计,名词,装饰图案(a decorative pattern);动词,发明和创造(to invent and bring into being)”。 设计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理论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一般把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理论”在《辞海》中的释义“1、名词,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2、动词,辩论是非;争论;讲理。 “批评”在《辞海》中的释义“指出好坏。也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 “史”在《新华字典》中的基本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支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 “实践”在《辞海》中的释义“1、用行动成为事实。2、人类有目的的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一切实际活动。” 先不讨论“实践”和“理论”谁为第一性的哲学问题,以普遍的马克思唯物论为哲学背景讨论四者在设计中的关系问题。 首先是人们进行“设计实践”,然后人们在不断的实践后发现规律,并且概括出设计的系统性结论,形成“设计理论”,在“设计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再次进行“设计实践”,因为人很多,理论不可能只有一种,理论不可能绝对的正确,所以对于各种由理论产生的实践进行“设计批评”,这是一个检验的过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又形成了一种设计理论。所以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实践的主体和实践出来的物品),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理论的再次检验)。 “设计史”则是设计的总的发展过程,包括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设计实践”“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研究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批评”“设计理论”时一定要把它们寓于“设计史”的范畴下,这样才不会使“点”与“点”脱节混乱。 总的来说设计学是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人们在“技”与“道”的交互作用中,感受情感的宣泄,获得精神的栖息。 引自 设计史叙述的学理依据
53人阅读
小贩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设计史叙述的学理依据
-
第21页 作为学科的设计史
1、19世纪,美术史学上的两位巨人: 1.1德国建筑师、教育家和作家Gottfried Semper(1809~1874...
-
第2页 从艺术理论到设计理论
二、设计理论 1、古代西方 1.1西方艺术史之父的意大利艺术家、作家Giorgio Vasari(1511~1574)...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