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nations fail 第十一章 良性循环(二)
- 章节名:Why nations fail 第十一章 良性循环(二)
美国的包容性制度早在殖民时代就已经在弗吉尼亚、巴里兰、卡罗林那州确立起来,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在正向循环基础上的不断反馈、强化、发展的过程。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美国所有白种男人已经有了投票权,美国独立战争后,经历了一波快速发展,铁路和商业街和工业迅猛发展,工商界和金融界的兼并狂潮方兴未艾,垄断组织迅速增多和扩大,一小部分人如摩根、范斯比尔德、洛克菲勒等人形成垄断资本,大批中小企业被吞并或破产,垄断组织对森林和矿产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的天平开始倾斜,财富不平等通过垄断而加剧。 此时,开始了美国的平民主义运动(The populism movement),平民主义运动,应该追溯到1867年“格兰奇”(Grange,全称为“National Grange of the Patrons of Husbandry”)的建立。这个带有秘密色彩的农民自发组织最初的目标是为农场主提供教育和社交的机会。其领导人奥利弗·哈德森·凯利(Oliver Hudson Kelley)原是农业部的一名办事员,在内战结束时巡视了南部的农业状况,回华盛顿后着手组织了这样一个互助组织。随着内战后农民处境的日益困窘,格兰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当时最大的合作网络组织。到1875年,格兰奇的成员已经超过了85.8万人。其功能也由初期的教育和社交发展为经济上互助合作为主,在许多州设立供销代表,为农场主生产资料购买和产品销售作代理,甚至尝试着建立自己的农具工厂。1874年在圣路易斯全国会议上,格兰奇参与者通过的宣言明确要求:反对贷款制度和抵押制度,反对垄断资本,反对高薪金、高利率和商业暴利等有可能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很快的一系列平民运动对立法开始施加影响,1890年,议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以限制大资本家垄断资本为政治纲领的总统,如西奥多. 罗斯福, 威廉姆. 塔夫脱,和伍德罗.威尔逊开始就任总统,1902年,罗斯福利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拆分了北方证券公司,阻止了摩根、杜邦、美国烟草和标准石油的扩张。他的继任者威廉姆. 塔夫脱比他还要激进,他强力推进改革,引入了联邦收入所得税,于1911年拆分了标准石油公司,并通过了宪法十六修正案(背景:美国宪法十六修正案的内容是联邦政府有权征收个人所得税---请注意,在此之前,联邦政府是没有固定地征收过个人所得税的,之前,美国联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关税,曾经因为南北战争资源不足时短期征收过,联邦通过累进税制对富人征收所得税是自此时起。) 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在平民主义的灰烬上,燃起了新的进步主义运动(Progressives)的火焰,进步运动主要是以新兴小中产阶级为主,从纲领上也更加明确,反对大集团垄断,要求人人机会平等。进步主义运动使代表中产阶级的伍德罗.威尔逊就任总统,威尔逊总统主持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Clayton Antitrust Act)创立了联邦贸易委员会,并在普乔委员会的激励下,成立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限制金融领域的垄断。(普乔委员会 Pujo Committee, 由路易斯安那州议员普乔创办人,专门进行金融业垄断调查。---这个普乔委员会的先例对于目前美国华尔街大而不倒的现状颇有借鉴意义。) 在美国经验中不得不提到媒体所起的重要作用,1906年老罗斯福把那些专门揭露社会或者大公司丑恶面的记者们称为muckraker (粪耙子),这些记者通过深入的采访报道了垄断资本家丑闻,揭露了地方以及联邦政治中的腐败现象。比如 Ida Tarbell在1904年他的《标准石油公司的历史》一书中深刻揭露了标准石油公司的问题,直接导致了标准石油公司在1911年被拆分。Louis Brandess ,在他的《银行家怎么滥用别人的钱》一书中揭露了金融业丑闻,此书直接影响了普乔委员会,Brandeis后来被威尔逊任命为高级法院大法官。William Randolph Hearst 在他的Cosmopolitan系列中揭示了美国的参议员选举的问题,这导致了美国宪法第十七修正案的通过。 不消说,当时的大财阀们恨透了这些“粪耙子”,但是美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任何一方都不能将这种声音扑灭,正是在这种包容性的政治制度防止了垄断基础上的利益集团利益僵化,通过其制度的纠偏作用继续保障包容性制度的正向循环。 大萧条之中的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总统,此时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失业,为了迅速拯救经济,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1933年,他提出了致力于经济复苏的国民工业复兴法,法案第一部分,罗斯福及其团队认为加强工会力量,减少竞争,提高工人条件,是经济复苏的良药。在法案第二部分,提出公共基础投资计划,拟大规模地兴建基础设施以使经济走出谷底。在法案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两年后的1935年,高级法院的大法官们判决此法违宪。他们裁定:“特殊的情况可能需要的特殊的处理办法,但即使在特殊的的情况下,也不能扩大宪法以外的权力。”1936年,罗斯福高票连任后将矛头指向反抗他新政的高院大法官们,认为他们过于保守僵化,没有尽力拯救美国经济。1937年,罗斯福以大法官工作负担太重为由,提出大法官们70岁必须退休,他将新提任法官,并拟将七位法官改为六名。但是他的提案遭到参、众两院的高票否决。此时罗斯福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如果这是在秘鲁和阿根廷,他就可以利用他的群众基础关闭议院,换上自己人,或者修改宪法,秘鲁的藤森总统和现任总统查韦斯正是这样做的,但是美国分权制度已经形成,分权观念深入人心,罗斯福此时也无计可施。 阿根廷曾经也拥有象美国一样的大法官制度,但1946年当选的阿根廷总统庇隆将军上任后立即将五名大法官起诉撤掉四个,这使庇隆变成了极权者,1955年,庇隆在另一次军事政变中被推翻,阿根廷的政体摇摇晃晃一直没有稳固。1990年,阿根廷终于出现了一位民选总统----卡罗斯.梅内姆,梅内姆一上台就开始暗中促使五位大法官辞职。其中一个有意思的桥段是,梅内姆曾经给大法官法伊特一个大使的职位,暗示让他辞职,法伊特回赠了梅内姆一本自己写的书,书名叫《法律与伦理》,在扉页上,他对梅内姆写道:“别忘了,是我写了这本书。”梅内姆这招不成,又想了一招,他以和罗斯福相同的理由,向议会提出大法官们工作任务太繁重,要求将五人大法官变为九名,议会通过了这一提案,梅内姆自己任命了四位大法官之后得以为所欲为。(阿根廷是一个很悲催的国家,二十世纪初,它在经济方面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但是二十世纪,他一直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包容性制度,而是一直在一个极权推翻另一个极权的道路上徘徊。)(鱼评:我曾听过一个故事,哈耶克二战后在美国,坐出租车时听到了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新闻,他的出租车司机评价说,“这真是一个好总统,但他在大法官那件事上做错了”。为此哈耶克感慨良多,一个出租车司机能这么评价,说明美国普通民众对于三权分立的意识非常清晰。) 包容性政治和经济制度都不是凭空建立的,而是在利益集团的不断斗争博弈中走向正向循环。能建立正向循环至少要有几个机制,第一,多元化的政治机制保障权利不会被独裁者、一小部分人、或者某一集团或者党派滥用,权力应有相互制衡。第二,包容性的政治制度与包容性的经济制度应互相支持。第三,媒体自由很重要。
yut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Why nations fail 第十章 繁荣的蔓延
十八世纪的澳大利亚是英国的犯人流放地。英国监狱人满为患,本来犯人都是被流放到美国去,美...
-
Why nations fail 第十一章 良性循环(一)
Why nations fail 第十一章 良性循环(一) 1722年,伦敦城西温莎城堡的守林员Baptist Nunn曾...
-
Why nations fail 第十一章 良性循环(二)
-
Why nations fail 第十二章 恶性循环
塞拉利昂(我们前文提到过,是十七世纪非洲贩奴比较猖獗的地区之一)于1896年成为英国殖民地...
-
Why nations fail 第十三章 现在,为什么国家会失败 (上)
2000年1月,在津巴布韦哈拉雷,查瓦瓦正在主持一个津巴布韦银行(一家国有银行)对客户的抽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