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第九章
- 章节名:第九章
- 页码:第167页
同性性行为有可能是源于绝望。曾有人看见两只章鱼在交配,他们不仅是同性(都是雄性),而且是属于不同的种类,在这种情况下,绝望是最符合逻辑的解释。这些章鱼生活在2500米深的海底,所以可以想象,他们遇见其他章鱼的机会很少。对于这些独特的章鱼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的那次约会,使得科学家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两种章鱼。通常,雄性章鱼在进入性成熟期之后,他的寿命也就屈指可数,所以如果配偶难觅,就不能错过任何机会。有几种海鸥,在雄鸥很少的时候,雌鸥会结成伴侣。两只雌鸥一起筑巢,一起保卫家园,帮助对方孵卵。尽管雌鸥之间也会互相爬到对方身上,做一些她们和雄鸥做的动作,但没有一方会扮演雄性的角色。你可能会惊讶,她们孵化的竟然是雄鸥和群体中其他雌鸥产下的卵。雌鸥“夫妇”与传统夫妇相比较,产的卵要少,孵育出的小鸥也要少。但聊胜于无:如果没有任何形式的伴侣,她们不可能养育出任何的后代。 在绝大多数的物种中,同性性行为并不能繁殖后代,所以同性恋能够继续下去就显得很奇怪了。的确,在人类中,这一点被作为同性恋不可能是遗传的证据。但这种行为的确能够遗传。事实上,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说,同性性行为只有满足了以下3个条件,才是令人费解的。第一个条件,这种行为必须具有遗传基础。如果没有遗传基础,同性恋就不受物竞天择规律的控制。第二个条件,同性恋必须是排他性的。也就是说,至少有些从事同性性行为的个体,一定是从来没想过和异性交配的单身汉或者老处女。如果他们有过性行为,那么同性恋基因可以在种群中得到传播就很好理解了。第三个条件,就是同性恋在整个种群中占有相当比例。如果这种行为在种群中并不多见,就只能被视作偶发事件。但如果它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行为,那么一定有什么原因使得同性恋基因以一定的频率出现,哪怕带有同性恋基因的个体从来没有进行过繁殖。 引自 第九章 章鱼好萌!!!
7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