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第四章 柏林
- 章节名:第四章 柏林
- 页码:第26页
Ⅰ
列车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速度穿越法国西部村庄,驶过臀部脏兮兮的奶牛群,经过一个晾衣服的妇女,还有光秃秃的田野上一只哀怨的野兔。 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广袤而铁板的德国低地。我们现在以每小时两百公里的速度巡游。头等舱里的乘客光顾着打手机:“是的,把我的名字刻在EP盘唱片上。”“看看法辛格命令是否上网了。” 过了伍伯塔尔之后,一群光头青年在两节车厢之间的平板上落脚。他们坐着吸烟,喝啤酒,偶尔发出刺耳的笑声和响嗝。…… 现在,我从房间窗户向外望去,黄叶落满院子,一块土地被一颗参天大树独占,无人走过、坐过,抑或玩耍过。夜幕降临,天空飘着雪。路对面窗户一片漆黑,只有一扇长方形窗户泛着温暖的黄光,窗后有人在伏案。 引自 第四章 柏林 Ⅱ 在欧洲,恺撒威廉二世被称之为“欧洲戏子”,“最妄自尊大的人”,一个“渴望每天过生日”的人。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他是食人魔,事实并非如此,他并非蓄意制造了一场全欧战争。他更像是一位魔术师的学徒,不幸的是无法把魔鬼逐入瓶中。抑或,用温斯顿·丘吉尔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在欧洲弹药库候见室扔下点燃香烟的粗心游客,然后坐着游艇出海,回来时发现房子浓烟密布……但在所有姿势和服饰之下,他是一个普通的、虚荣的,但基本上善意的人。 引自 第四章 柏林 Ⅲ
柏林是欧洲新贵,但城市带着所有新人的狂热精力,竭尽全力,不甘落后,追赶伦敦、巴黎和罗马。甚至于今天,一些地段还类似一个狂热的欧洲梦:这儿有座新艺术风格别墅,那儿有点威尼斯味儿,旁边有点像巴黎或者慕尼黑,窃取整个欧洲大陆的风格和形式。柏林神话也是虚构的:据称,柏林起初是日耳曼人居住地,以熊为象征和名祖。然而,事实上,在最初六百年里,柏林是一个纯粹的斯拉夫人村庄。其名称和熊风牛马不相及,斯拉夫语”brl“一词意为”沼泽“。 在这光荣运动中,恺撒威廉亲自定调。全城浸透着他浪漫化的历史观。威廉之手随处可见:在难以胜数的带翅膀神灵塑像上,在众多博物馆里,在三十五座新哥特式教堂里,在无数橡树叶、桂冠和其他”民族“象征物上,在亚历山大广场城市矮墩墩的假女神巴洛林达铜像上,在英雄齐格弗里德们及其御用宝剑上,在日耳曼人凯旋的战车上。伦敦和巴黎历史悠久,但柏林缺乏连续性;这些即兴纪念碑填补了历史真空。 当然,威廉所做的一切有一个特定目的。当威廉二世1888年登基的时候,这个国家不到二十岁。大多数居民甚至不认为自己是德国人;他们是撒克逊人、普鲁士人或是符腾堡人。每个城镇,每个河谷,都有自己的方言。只有上流社会讲标准德语;旅行时,中产阶级日耳曼人彼此听不懂。慕尼黑、德累斯顿和魏玛地方法庭仍然保留着其王庭地位,维系得之不易的等级和特权。巴伐利亚州、符腾堡、萨克森和巴登拥有自己的军队、货币和邮票,甚至自己的外交部。 与此同时,年轻的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野心勃勃。数十年来,欧洲一直生活在相对平静之中,这种情形往往可用”欧洲内部势均力敌,欧洲外部英国统治“的说法概括。伟大的普鲁士大臣俾斯麦的唯一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德国……俾斯麦时期的德国是一个知足常乐的国家。 1890年,俾斯麦被年轻的威廉推翻。恺撒和他的新大臣们代表了一个愤愤不平、骚动不安、遭人误解的德国。……他们的所思所为越发集中在稳定局面的改写版上:欧洲外部势均力敌,欧洲内部德国统治。……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威廉二世的任务是为四分五裂的国土提供情感凝聚力。由于这个缘故,年轻的国家建造纪念碑和恢宏的政府大楼,有时甚至造出整个首都。 引自 第四章 柏林 Ⅳ 失业鞋匠威廉·沃伊特身穿旧上尉制服,命令一群士兵跟随他,”听从陛下旨意“占领市政厅,迫使他们交出装有4000马克的市政府钱柜。后来发现,来自克珀尼克的上尉从未服过兵役。”克珀尼克讲述着一个社会的故事,其间军官帽无论戴在谁头上都具有无上权力。“
经历数个耻辱的世纪之后,经历法军、奥地利军沿路掳掠洗劫整个分裂的德国之后,军人阶级成了德国最重要的普遍象征。军队代表德意志民族。 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威廉出道是为了发动一场战争。对他来说,军队大体上是一种风格主义,强行保持他年轻国家秩序的一种方式。战争完全不是一码事,在他那代人眼里战争富有英雄和浪漫色彩,而非一种现实。 ”如果今天你小心翼翼地自问,欧洲为何在1914年闷头卷入战争,你无法找到单一一条合情合理的理由甚或原因,“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后来写道,”能量过剩,在四十年时间里与日俱增的内在动力的一种悲剧性后果,除此以外,我找不到任何解释。“ 引自 第四章 柏林 Ⅴ
”和平、团结和合作,仅仅在有自知之明的民族和国家当中才可以想象,“时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的瓦茨拉夫·哈维尔很久以后写道。”如果我不清楚我为何许人,我想成为何许人,我想要成就什么,我从哪里来,到何处去,那么由于自命不凡的雄心壮志背后隐藏着自卑情结,我和我周围人以及整个世界的关系将会不免紧张冲突、疑虑重重而又不堪重负“。 引自 第四章 柏林
77人阅读
小猫种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1页 第二章 巴黎
【线索一】 1900年巴黎世博会丰富的展品 --> 巴黎本身已成为一个永恒的展览 --> 城市闲逛者的...
-
第18页 第三章 伦敦
Ⅰ 英国的二十世纪始于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1901.2.1) --> 维多利亚女王是欧洲统治者宗亲网...
-
第26页 第四章 柏林
> 查看全部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