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出现的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 章节名:书中出现的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 将失败和不好的事情归因于外部环境,将成功和好的事情归因于自己,如个人的性格及特质。 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当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时,人人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社会比较又分为上行的社会比较和下行的社会比较。前者是指将自己与某种能力或特点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后者即将自己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 自我合理化(Self-Justification) 人们为维护自尊而对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每个人都有维护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心理需要,当人们做出负面的行为时,往往会为其行为寻找理由,确保能够从正面看待自己。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最初持有的某种错误的期望引发某些行为,最终使期望变成现实的现象。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自尊被满足以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人们充分发挥 潜力的动力。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 一种对获得显著成就、掌握技能或迅速达到高标准的欲望。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愿意追求高难度目标,并且愿意把大量时间花在他们追求的目标上。 角色(Role) 处于特定社会位置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由于持有两个或多个不一致的认知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以及因为做了一件与自己正面的自我自我概念不符的行为而产生的不舒服感觉。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人们影响他人的各种方式,包括因他人的观点、行动或仅仅只是他人在场而导致的态度、信念、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社会酬赏(Social Reward) 诸如表扬、积极的关注、实在的报酬、荣誉和感激之心等,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好处。 从众(Conformity) 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内心并不认同),而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 自我说服(Self—Persuasion) 说服自己接受某种信念,是自我合理化造成的一种长期的态度改变。自我说服比直接说服更具有持久性。因为自我说服在个体内部发生,而不是源于外部的劝诱和压力。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韦和麦金力的一种人格测试。被广泛运用于犯罪调查,职业选择等多个领悟。 歧视(Discrimination) 仅仅因为一个人是某个团体的成员,就对其做出不公正的、负面的或有伤害的行为。歧视行为往往源于偏见,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是制度上的歧视,即使在没有偏见意图的时候也如此。 刻板印象(Stereotype) 将某个群体概括化,即将同样的特征分派到该群体所有成员,而不管成员之间实际上的差异。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因为新信息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会心团体(encounter groups)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些性质相似的组织称为“会心团体” ,其特点是,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促进个人成长,帮助个人了解自我,增强自信。“会心”意为“心与心的沟通”。 引自 书中出现的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26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