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一 谈读书
No Surprises (撑起我们葡萄枝嫩叶般的家。)
读过 朱光潜谈美(朱光潜卷)
- 章节名:一 谈读书
- 页码:第14页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讲义课本着意在平均发展基本知识,故亦不可不读。但是你如果以为念讲义看课本,便尽读书之能事,就是大错特错。第一,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你的天才也许与学校所有功课都不相近,自己在课外研究,去发现自己性之所近的学问。再比方说你对于某种功课不感兴趣,这也许并非由于性不相近,只是规定课本不合你的口胃。你如果能自己在课外发见好书籍,你对于那种功课的兴趣也许就因而浓厚起来了。第二,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受拘束地发展。 我所指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读千卷万卷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引自 一 谈读书 这种“谈书的书”,按我的理解,一种比较直观便可看出书评、简介、汇编一类的。另一种,则是从经典中衍生的书,如千卷万卷的诗集,原创者又有几人?后者大多不过借古之作品来重新编织,好者如辛弃疾,差者多如牛毛。但是虽说这些书不必读,我觉得为增益理解,可以先睹经典之秘,再取一二前人经验之优秀者来帮助自己思考。但这应该是不为急功近利或曰“装逼”而读的,原作也有晦涩难懂之类,根据个人理解力不同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 引自 一 谈读书 古诗源、文选、词选、处女地、父与子、小泉八云……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引自 一 谈读书
118人阅读
No Surprises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9页 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 序(夏丏尊)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
-
第14页 一 谈读书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