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第一部分
- 章节名:第一部分
- 页码:第9页
</原文结束><原文开始>野蛮人和文明人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之间的差距,因为大自然是平等地对待人类和野兽的,但是人们给自己提供的日用品却远远多于他们给家畜提供的,这就是人类的退化更加明显的特殊原因。 引自 第一部分 也就是愈优越愈退化咯。
生活放荡的人们沉溺于种种可能招致疾病与死亡的过度享乐中而不能自拔,这是因为意志破坏了感官,当自然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时,意志还在不断地提出要求。 引自 第一部分 实际上卢梭的这个论点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动物在意志控制方面完全不见得比人类强,举个简单例子,狗和金鱼都会吃到胀死。
一个动物的意志是永远不会知道死亡的,关于死亡的知识和对它的恐惧是人类脱离动物状态的最早的“收获”之一 引自 第一部分 问题是人类是什么时候懂得“死亡”的? 智慧的进步与需求——他们在自然中获得的,或者是环境强加给他们的——成正比。
通常来说,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加智巧,因为如果不这样他们就无法生活下去。似乎自然有意使事物趋于平等,在它拒绝把富饶给予土地的地方,他把富饶赐予了人们的精神。 野蛮人对于未来没有丝毫观念。同样他们没有欲望没有好奇心没有智慧,加勒比海上的印第安人早上卖掉棉褥,晚上又哭着把它买回来,丝毫不能预见当天晚上还要用它。 引自 第一部分 “没有比自然状态中的人更加悲惨的了”,因为他们不能顺畅地表达,他们没有语言。在人类只有温饱需求的时候表达会比较简单,但很快人们需要家庭需要审美,理性和审美的发展在推动语言的丰富。
没有什么比一个野蛮人为智慧眩晕、被情欲折磨、讨论不属于自己状态的事情更悲惨的了。我们要感谢上帝,它赋予人们的能力是潜在得,这种能力只有在他们有机会试用的时候才成为现实。因此,这些能力既不会在此之前成为负担,也不会因为发展得太晚而在需要时已经失效。 引自 第一部分 噢,这个论述好牛逼。可是真的不会有一个原始人对着皓月秋水感慨万千却苦于无从表达的时候吗? 揣摩语言成型前人类的精神状态真是个有意思的事。
将野蛮人描述成为了满足兽欲而无休止自相残杀是非常荒谬的。据说加勒比人是迄今为止最接近自然状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热带,通常炎热会加强情欲,但他们在爱情生活上最为平和最少嫉妒心。 很多雄性动物会发生争夺雌性的争斗。这无非是雌雄数量对比中前者较少的缘故,或者是周期性因素。但人类男女数量相当,且人类性欲没有周期性。所以,人们间的冲突没有使得人类像其他动物一样同归于尽。 引自 第一部分 卢梭认为原始状态中的人类不会有强权和奴役,因为人们并不相互依赖和彼此需要。真是如此么?如果族群里出了一个贪得无厌偷奸耍滑的家伙,族群有权将其驱赶,那么他将面对的是严酷的生存环境。so人们是一个相互依赖和彼此需要的关系。
最原始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观察不到的。自我完善的能力,社会美德和原始人获得的其他能力,都是不可能自我发展起来的。为了发展,人们需要借助许多外部因素的偶然结合。偶然事件持续完善了人类的理性,但却使整个人类败坏下去,这些偶然事件使得人们社会化,但同时却使人们变得邪恶。他们使得人和世界脱离了遥远的初始状态,来到如今这种境地。 引自 第一部分
6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