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沉默
- 章节名:沉默
- 页码:第36页
有关“沉默”的发现,也是自己阅读施特劳斯著作时候在 阅读方法、阅读角度以及文本诠释方面的长进,阅读《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以后我认识到 很多人表达思想并不仅仅是用写了什么表达,而很可能还会用不写什么表达。其实这种信息在中国的政治实践当中已经非常普遍,只可惜自己没有认识迁移到读书,施特劳斯倒是点醒了我。阅读本书的《沉默》此篇的时候会心地发现甘阳也是这样的观点,当然他举的《政府论》这个例子是知识方面有个增长,自己虽然对《政府论》下篇的文本很熟悉,但确实没有读出来洛克还可能是对英国的“古宪法说”存在异议。当然从学术方面,仅仅是文字的缺位并不能够充分证明洛克怀有这个观点,还是需要有一个类似刑侦上说的“证据链条”才能够证成。
按施特劳斯的教导来读西方政治哲学经典因此好辛苦。他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书中的“沉默”之处,因为他强调从前的西方大哲一般“不说”他最想说的话,或者他们最想说的话往往通过有意的“沉默”来表达。举一个例子,英国大哲洛克的名著《政府论》是英国人最引以为豪的传世名著之一。但此书通篇“不说”当时英国人最津津乐道的所谓“英国远古宪法”,亦即洛克对英国人最相信最视为神圣的东西保持“沉默”。一旦注意到这个意味深长的“沉默”,则自然立即明白,洛克对英国人最相信的这套东西恰恰大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任何政治以世代相传的习俗为基础必然有问题,因为任何习俗即“公认的东西”往往都充满偏见。他的《政府论》主张政治的基础在“自然契约”,正是要反驳传统主义的“古宪法说”。不过他不愿犯众怒,不敢明说,因此只能用“沉默”来表示他的异议 引自 沉默
62人阅读
豆友38324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59页 托克维尔与民主
这篇《托克维尔与民主》是《民主在美国》台湾版的导读,写的相对比较长,以后如果是要专门费...
-
第187页 星、港英语
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会不假思索地接受就业的安排,这样的结论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实际上...
-
第36页 沉默
-
第61页 文人
从甘阳的这些随便里面认识到布克哈特这个人还有一个“兴趣尽可能广泛的业余爱好者”的教育目...
-
第171页 未熟先烂
甘阳转引一段对俄国文化的描述,挺有启发 《俄国文化史的符号学》认为,俄国文化的特质是特别...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