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页 第五日,第二堂
- 章节名:第五日,第二堂
- 页码:第232页
见闻觉知有四个作用。见,不是用眼睛哦,要搞清楚。我们闭着眼睛有没有看?也在看。看到什么?看到一个什么都看不见,但是你还是在看,这也是看哦。闻,就是听,你听到完全没有声音的时候,乃至睡着了,什么都没有听,实际还在听,听那个没有声音、听不见的声音。觉,感觉,你睡着了有没有感觉呢?有啊!你醒来才知道刚才睡得好舒服啊!事后方知和当时有些差别而已。知,知道的知,有一个知道不知道的知,知不知是知之至也,到了极点。知道那个不知之地,跟你们讲,那是属于般若了,太高了。 知息入、知息出,你以为只在鼻子那里看呼吸进出吗?那是最初步耶。所以叫你眼观鼻,鼻观心,就是先了解气。我们整个身体有五行气,下行气是下行,放屁屙尿都是下行气,你不要把下行气提到上面来,提上来那就糟了。中行气在胃腰部这圈横的,道家和中国的医书叫带脉,是横的一圈这样转的。上行气是上走的,心脏以上一直到脑。还有左行气,右行气,共五个。学瑜珈、学密宗都要知道。然后五行气配合三脉七轮,这些学理讲起来那么闹热,你真做工夫的话,一旦定了下来,就会认得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通通都知道了。 工夫做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不需要男女之事,不需要吃饭、睡觉了,都是真的。所以真修到安那般那,也自然到达了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讲到知息长短,生于我们刚才讲的,站在水池边丢一块石头下去,沉到底时水泡冒上来,这个息是长还是短呢?或是更深长?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一直到脚底心。如果没有动,就不冒水泡了。最后你坐在这里,这个身体如庄子的话“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也是孟子的话“养吾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跟天地虚空合一了,那才到了知息出入、知息长短的阶段。
守一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11页 第四日,第六堂
六妙门,是个初步的入门。真正修持在佛学的名称叫“十六特胜”。记住哦!有十六条原则,是特...
-
第221页 第五日,第一堂
净土法门念一声佛号,叫做“三根普被”,这句话是最大的教义,也是佛教最重要的,大家却很轻...
-
第232页 第五日,第二堂
-
第242页 第五日,第三堂
瑜珈的练习对身心健康自有一套作用的,如果配上呼吸,最后证到禅定境界,这个是瑜珈加行法,...
-
第247页 第五日,第四堂
道家神仙境界修到什么呢?“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道家达到这个境界,就是知息遍身。三花聚...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