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汉帝国的衰落
耶斯特洛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司机)
读过 全球通史(第7版 上册)
- 章节名:汉帝国的衰落
- 页码:第167页
人们历来把中国历史解释成是一再重复的王朝循环史,这一传统的说法掩蔽了某些时期在循环表象背后发生的一些根本性变化。当然,诸王朝的兴亡确是呈循环式。凡是王朝的创立者总是一个有才干、有魄力的活动家,但是几代以后,在宫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子孙后裔,很可能就会变得软弱无能、放荡不羁。虽然有时也会出现一个强悍的统治者或一个能干、忠诚的大臣来设法阻挡这种堕落,但总的趋向仍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义推翻王朝,重新开始大家所熟悉的循环。 不过比王朝循环更为根本的是所谓的经济管理的循环。这种循环是从每个重要王朝刚建立时所共有的安宁和繁荣开始的。社会安定的恢复导致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相应地使收入增多、国库充实。但是个人野心、家族影响和制度的压力这三者的结合,必然迟早会使皇帝们去承担过多的义务。他们将人力和财力分散到公路、运河、防御工事、宫殿、宫廷铺张和边疆战争上。因而,每个王朝在它建立约100年后都开始面临财政上的种种困难。 为了弥补亏空,政府提高赋税。赋税大部分沉重地压在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自耕农头上。每个朝代开始时,自耕农总是占农民的大多数,但是,随着赋税的增加,他们愈来愈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割让给大地主,而自己则沦为佃农。地主凭借与其财产相当的政治影响,只交纳微不足道的税,所以他们占有的土地愈多,政府的岁入愈下降,落在数目日趋减少的自耕农头上的赋税愈增加。这样也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赋税增加,岁入下降,公路和沟渠的整修被忽视,生产率下降,最后是饥荒、盗匪活动和全面的农民起义。而与此同时,边防可能被忽略,从而又招致游牧部落越境前来劫掠。常常正是这种内乱和外侵的结合,使摇摇欲坠的王朝溃灭,为新的开端扫清道路。 引自 汉帝国的衰落
125人阅读
耶斯特洛夫斯基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50页
人类学者指出了区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的文明的一些特征:城市成为社会的中心,由制...
-
第161页
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黏合剂。这种文字...
-
第167页 汉帝国的衰落
-
第340页 历史中的种族
回到上述问题:为什么欧洲探险者在海外诸民族的发展中发现如此巨大的差异?著名的人类学家弗...
-
第58页
在各个古代文明中妇女地位普遍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开始强调私人财产的继承。这使得男人竭...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