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第二篇谈话
- 章节名:第二篇谈话
- 页码:第43页
斐奇诺这部分的阐述实在精彩,爱是让人重获灵魂、获得再生的互相创造。这个观点和认识足以穿透我,而且这样的阐述是基于两个人、二者灵魂的照映。而之前的导言里面还有斐奇诺的另一句话(引领我们重回天堂的,不是对上帝的认知而是爱)相对而言就只是限定在一个爱者的立场。 当然,从对《会饮》的注疏和原文的忠诚度来看,
有两种爱:一种爱是单一的;一种爱是相互的。单一的爱是指被爱的人并不爱那位爱者。此时这位爱者便完全死亡了。因为正如我们已充分论证的,他既不活在自身之中,亦不活在他爱的人之中,因为他被其拒绝了。那么,他究竟活在何处呢?可不可能活在气、水、火或土之中,或是某种动物的形体之中呢?不可能。因为人的灵魂只能活在人的身体之中。也许他的灵魂将其生命引领到另一个不被爱者的人的身体之中了呢?这也是肯定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它不能活在它最想要货的身体之中,它怎么还会活在其他身体中呢?所以一个爱着别人却不为别人所爱的人,无处可活。因此,不被爱着的爱者完全是死亡的。除非愤慨使他苏醒,否则他无法复活。 引自 第二篇谈话 在斐奇诺看来,倘若一个人若爱上了另外一个人,那么爱者的灵魂便会在自己的肉体当中枯萎、退去,而他的灵魂惟有得到被爱者的接受之后,可以在被爱者的身体里面重新长成。多么唯美的一种场面。
然而,如果被爱的人回应了一个人的爱,那么他至少在爱人之中具有了生命。此时发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当两个人在相互的喜爱中拥抱彼此时,这个人就活在了那个人之中,而那个人则活在这个人之中。这两个人交换了彼此,每个人都将自身交与对方以便接受对方。当他们忘记自身时他们如何舍弃了自身,这一点我懂。但是,他们是如何接受彼此的,我却不太明白。因为一个无法拥有自己的人,又何谈拥有他人。倒不如说,每个人都拥有着自身和对方。这个人拥有自身,并且在那个人之中;而那个人也拥有自身,同时也在这个人之中。显然,当我爱着爱我的你时,我在你想着我时找到了自身,于是我重获自身,我由于自己的疏忽失去了自身,但在你之中又保留了自身。你在我之中也做着同样的事。 这似乎也是令人惊异的。当我失去了自身之后,如果我通过你获得了自身,那么我就通过你拥有自己;如果我通过你而拥有自己,那么我就在拥有自己之前先拥有了你,并且对你的拥有更甚于对自己的拥有,我对你比对自己更为亲近,因为我只能通过你,将你作为媒介才能企及自己 引自 第二篇谈话 其实这么一长段的论述,跟《会饮》本初的意思较难以挂钩,所以翻译斐奇诺的学者建议将这本书当做斐奇诺独立地对爱欲的阐发更加合适一些。 如果找一下这种思想和阐述的渊源,学者克里斯特勒认为其爱人之间交换与转变的用语来自诗歌,可能来自老托斯卡纳(old Tuscan)的诗歌,或者彼得拉克也曾讲到爱的两个奇迹。 同时,斐奇诺的这个说法也很可能受启发于圣徒保罗的那句话“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
251人阅读
豆友38324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中译本导言:灵魂归宁之路
本身的导言写的十分精彩,作者肯定字斟句酌、处处留心。导言一开始便排出了一个难题,也就是...
-
第43页 第二篇谈话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