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导论
319
读过 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演进
- 章节名:导论
- 页码:第3页
作者这样给知识产权法“断代”:
以19世纪50年代为结点: a.前现代知识产权法时代 b.现代知识产权法时代——1950s',对智力劳动授予财产权的法律发生了重大转变 ——现代知识产权法作为一个独特法律部门出现——充斥着自己的逻辑和语法 引自 导论 作者分析了现代法、前现代法的差异:
A.最重要的差异:法律组织起来的方法—— a.现代法的组织方法现在被视为当然:专利、外观设计、商标、著作权等; b.前现代法中,不存在关于法律编排的明确共识,没有占据优势地位d组织模式 B.采取形式不同 a.前现代法:保护对象是具体化的、回应性的、被动的——反映了当时法律对实践中特定问题做出具体回应的立法思路 b.现代法:保护对象是抽象的、前瞻性的、主动的——表明,现代法在制定过程中,不仅仅考虑调整对象,而且也关注法律在实现立法任务时自身所采取的形态 C.所保护对象和法律针对对象所采取的方法不同 a.前现代法:关注保护对象中所体现的 智力劳动 或 创造性劳动 智力劳动在知识产权法许多方面起到枢纽作用 关注、研究还体现在: ——前现代法研究方法:古典法理学 ——前现代法研究特色:对无体财产本质的形而上学的讨论,比如保护对象的本质研究。。。 b.现代法:注意力从保护对象所体现的智力劳动,转移到了 自身权利客体 上去了 ——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 ——研究特色:无体财产的封闭性,所以,对保护对象本身的研究毫无兴趣。。。 D.登记的作用/功能不同 相同因素: 登记——对无体财产的确认,管理、划定无体财产的界限范围 a.前现代法:登记主要发挥证据的作用,私人范畴 b.现代法:登记既是证据,又是记录管理的一种形式,是公共事务 引自 导论
52人阅读
319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导论
作者指出研究知识产权历史演进的作用: a.明确一种方法论,和 b.反对一种历史“断代”的理解 ...
-
第2页 导论
作者选取1760年-1911年,两个时间结点的原因: 本书主题限定于: a.无体财产的法律特征 b.解...
-
第3页 导论
-
第6页 导论
作者反对两种知识产权研究的观点: a.把知识产权法当作永恒实体而始终存在的 b.把知识产权法...
-
第9页 第一编 无体财产刍论
前现代知识产权法的产生,伴随着如下事实(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a.18世纪下半叶,英...
> 查看全部5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